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结合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的改革,就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步设想。一、关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对象及教学目的在当前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中,把中共党史课改成中国革命史课,以便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这是从目前高等学校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2.
1985年起全国高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史》这门课。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史》作为高校理科学生一门公共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已广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发挥了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即《中国革命史》是历史课还是政治理论课。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教学误区,即部分教师把《中国革命史》看成是单纯的历史课,或在下意识里认为就是历史课,这样在讲授中只满足于历史事  相似文献   

3.
开发课程应拒绝功利新课程首次提出了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师生双方在课堂内对课程的重新解读与创新,正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生命跃动的反映。同时,新课程方案根据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又提出了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大地上几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史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面,中国革命史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国革命史在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围绕教育重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教育重点 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各个学科都应依据本课程的特点,确定教育重点。中国革命史这门课程既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有深刻的革命经验和理论,体现了历史课和政治理论课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吴金瑜 《上海教育》2007,(9B):50-52
开发课程应拒绝功利新课程首次提出了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师生双方在课堂内对课程的重新解读与创新,正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生命跃动的反映。同时,新课程方案根据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又提出了新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针对性强,对于深化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愿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一、《大纲》没有对中国革命史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大纲》导言中说:“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中国革命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教育。”我认为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科目设置,它只有而且必须通过师生课堂的活动才能为学生所掌握,从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与素质结构。所以,课堂是课程落实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场所。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来说,课堂比课程更重要。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共同活动,亦即师生双方通过行为作用于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因此,从整个教育活动来说,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良否决定着课程实施状况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课堂讲授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环节。因此,课堂讲授水平如何,对提高中国革命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996年底和1997年初、笔者听了省内普通高校二十几位中国革命史教师的课堂讲授。这些同志的课堂讲授情况,在一定层面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科目设置,它只有而且必须通过师生课堂的活动才能为学生所掌握,从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与素质结构。所以,课堂是课程落实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场所。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来说,课堂比课程更重要。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共同活动,亦即师生双方通过行为作用于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因此,从整个教育活动来说,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良否决定着课程实施状况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将商洛革命史引进课堂,这是我校中国革命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商洛革命史对于中国革命史教材具有填补空白、纠正错误和详释事件的重要作用,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它具有中国革命史教材所无法拥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史是一门既传授历史知识,又进行思想教育的学科。它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政治理论课。高等院校把中国革命史作为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课来设置,那么它的第一位属性,应该是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高等院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总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对每一门具体课程来说,又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作  相似文献   

12.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新型学科课程,这就必然要求师生双方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明确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师生要更新观念,加强对该课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课程标准观、通用技术课程观、技术素养观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教与学,努力排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是能直接体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弱的课程,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熟悉实际操作。因而,只是单独采用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个不停的方法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沉浸于课堂之中的。现在的新课堂提倡的是师生互动,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和学生要有语言和眼神交流,这才能充分体现新教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提出:“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我认为这就把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指导思想、目的要求讲清楚了。建立中国革命史教学体系也应当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史是目前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为指导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以便对历史的和现实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求得正确的理解,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正确的抉择.具体到中国革命史这门课,怎样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呢?它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因为原理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为内容,直接向学生讲授原理、法则和一般规律的课程;而中国革命史课则要通过讲授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如何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得到运用和发展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需要广泛而又紧密地联系国际共运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用大量的事实来阐释原理、证明原理,切忌空洞说教、生硬灌输的话,那么,中国革命史课则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种种历史现象,结合世情和国情正确地揭示中国革命的规律性,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已经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新发展,切忌堆砌历史资料,就事论事,把中国革命史课混同于一般的历史课.  相似文献   

16.
理论联系实际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于多珠中国革命史是高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功能属于政治理论教育课,其学科性质则属于历史课。要完成《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7.
潘银春 《考试周刊》2013,(97):51-51
<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彼此的共同交流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的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课堂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达到完美境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加强双基训练。不但要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前,《数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史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作法马维政中国革命史教学如何根据本学科史论结,合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如何科学地找到与这一理论教育为中心内容的连接点、结合部,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一些粗...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史》自1985年在各高等院校作为公共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开设以来,在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中国革命史》课程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国革命史》教学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缺乏适合工业高专使用的教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工业高专《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课堂交流一直是第二外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教与学双方课堂交流过程中的一些能够导致学习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对学习的发生以及语言的习得过程进行研究。介绍了研究课堂交流的四个基本理论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这两种课堂交流模式,并讨论了研究这两种课堂交流模式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