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运用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揭示了在言语交际中低调陈述策略选择的语境的动态性和顺应性,并指出此策略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鑫童 《海外英语》2011,(3):255-256
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deception,简称DEC)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绩和不足,并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人物在言语行为中非真实性话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得出,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的运用,正是为了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希望能够为《老友记》及其他相似情景喜剧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委婉言语行为在国内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把委婉语词和委婉言语分别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截然分开来考察.其实,就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定向而言,两者都属委婉言语行为,都属Verschuere顺应理论关照下的"得体语言变体",即该理论的"选择——顺应"模式对委婉言语行为的动态生成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言语功能假信息是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以顺应论的视角,从阐释言语功能假信息的语境顺应性的角度解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生成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功能假信息就是顺应交际双方、交际时所处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Vers chueren的顺应理论框架下对汉语戏剧对白中的双关语料进行分析,探讨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选择双关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特征,指出双关策略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委婉拒绝是指言语施为者在表达拒绝意愿时采用一系列语用策略避免或减弱言语受众消极的情感体验。汉语中委婉拒绝可以采用找借口、推诿、拖延、转移话题等语用策略;它需要遵循言语交际的一般约定,还需特别注意拒绝要符合交际双方的社会权力、社会距离、感情亲密度,还要考虑拒绝行为的难易程度。汉语中的委婉拒绝对汉语教学及汉语教材编写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席娟  陈莉霞 《考试周刊》2014,(69):26-26
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对美国情境喜剧《生活大爆炸》中人物言语交际的非真实性话语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情境下言语表达者的真实目的。通过分析得出,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的运用,是为了顺应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交际双方均能用其委婉而含蓄地表示礼貌。本文试图就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的关系及其在礼貌策略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个体由于缺乏相关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而导致的交际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以顺应理论为框架,以语言顺应理论下的语言结构顺应为视角,深入分析英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与汉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语用规则和语用失误之间的关系,以求寻找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发生原因的内在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冗余现象在交际中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它是与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语言使用者适当采用冗余信息策略能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语篇补全测试的方法”调查了初中生的语用能力,结果显示中学生能够在一些熟悉的情形下得体地表达拒绝、道歉等言语行为,但所使用的策略单一,对一些套语的具体使用语境不清楚,由母语干扰引起的语用错误普遍存在。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实施言语行为时有两种趋势,一是言语过于罗嗦,造成冗言现象;二是言语过短,往往使双方的对话难以继续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瑶瑶 《海外英语》2012,(5):274-275,279
The current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identifying pragmatic skills and speech acts,along with illustrating pragmatic failures in sec ond language learners.On the other hand,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pragmatic skills and speech act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5.
情态动词具有人际意义和语用功能。从情态动词的功能分类出发,分别考察汉语表施为功能的根义情态动词和表推测功能的认识义情态动词在传达言语行为时其肯定、否定、疑问和否定疑问等不同语法结构式的语用功能和人际含义,从语用层面体现了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揭示了情态动词的一些固定语用结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作为语块进行语用教学,促进留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考察了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近乎相同的策略,且他们的语用能力并无显著差异;被拒绝者与拒绝者之间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影响拒绝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陈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30-133
规劝言语行为是日常汉语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试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语用原则对规劝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做一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其诞生至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学习、研究和探讨。学者们认为为了取得交际成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恰当原则被认为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林大津从语用学与修辞学两方面重新界定了恰当原则。林先生将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定位于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并将之视为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并在本文从言语内容与语境因素以及言语形式与语境因素的恰当搭配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恰当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Thornburg&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简称为SAM)理论融合了言语行为理论和转喻理论两方面的内容,认为言语行为同其他日常行为一样可以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而这些阶段构成言语行为脚本(acfion scenario)。在交际中,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激活整个脚本并指代整个行为。本文则试图以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转喻思维涉及“批评”类语言所在各个阶段的语用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