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三沟通”培训的特点“三沟通”是指在中学教师进修师范专科的学历教育过程中,把函授教育、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以利更好地培训中学教师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三沟通”教学是加快初中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有力举措。首先是培训容量大,凡是省内在职的初中教师都可以参加培训学习。二是地区辐射广,在省内任何地方工作的初中教师都能参加学习。三是不脱产,边工作边进修,适合目前中学第一线教师“想学习,走不开”的实际。“三沟  相似文献   

2.
宽怀教育     
一位教师沮丧地对我说:“教师真难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说得轻了他不听,说得重了他便受不了,还给老师气受。”这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讲了他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这是一位在教学上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教初二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  相似文献   

3.
文摘     
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 “现在在干什么?” “我在教书。” “教什么?” “教数学。” “干得怎么样?” “还不错,平均成绩95分。” ——著名课改专家傅道春在他名为《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化》的专题报告中举了一段教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对话。他指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什么,将决定他的职业定位。这位教师带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素质教育的推进 ,历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发展 ,对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从而对历史教师的进修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然而 ,现状是历史教师进修内容尚存在许多不足 ,如比较陈旧 ,缺乏新颖性、前沿性 ,或者是急功近利 ,热衷进修一些研究生课程 ,而忽略实用性。一言以蔽之 ,进修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修的质量。因而 ,探讨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所谓教师进修 ,从本质上说 ,就是以教师的经验、认识为媒介的“学会教学”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① 。也就是说 ,教师进修不但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教师编制也比较紧,多数学校在语文、数学两科配有专职教师,而思想品德、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则多由主科教师或学校领导同志兼教。目前,兼教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个大问题。例如地理课,有一次,一位教师请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杭州和苏州的位置,学生把它填反了,这位教师还伸出大拇指夸奖道:“好,填得好!”并叫全班学生鼓掌。又有一次,两位学生争论:“世界上到底是七大洲还是五大洲?”一位教师解答说:“毛主席的诗词中写了‘五洲震荡风雷激’,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在另一所学校教语文的朋友突然找到我,说有急事请我帮忙.他边说边从身上掏出一篇文章,说:"这是我儿子的一篇作文,他的语文老师说是篇地道的另类作文,令人费解,便执意要我这个家长也看看.  相似文献   

7.
教学上,有一个似乎老掉了牙但仍可新意迭出的提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需一桶水。把教与学的关系仅仅看作“桶水”与“碗水”亦即以多胜少的关系,是十分偏颇的,而且这种提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水平高,书就一定教得好。 前不久一位搞教研的同志跟我说,某日去听一位年青教师的课,课讲得并不理想,让人感到他的教学对象似乎并不是小学生,由此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然而一位领导却说:“一个专科毕业生教小学有什么问题!”他说“主要是方法问题。”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8.
给水与探源     
小学一年级教“八”字的笔顺,过去一般都是由教师板书示范,并指出先撇后捺的笔顺,然后学生边齐唱笔顺,边按笔顺规则去写。可是有位教师在教法上却别出心裁——开始问学生:“同学们是哪只手拿笔的?”学生们都举起右手回答说;“用右手拿笔”。教师接着讲解:“写字要注意笔顺,笔顺就是写字要顺当。你们自己试试看,‘八’字怎样写才顺当?”学生们很有兴趣地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顺义县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为了调动和鼓励教师进修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其中有一项规定:凡参加进修学习的,不论是脱产的,还是在职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修的,学费和交通费全部公费报销,讲义费、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伊始 ,笔者有幸陪同领导听了几节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 ,发现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在某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史论结合的老问题。例如 ,我们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教师重点讲了“铁农具的使用”和“商鞅变法”。而且讲得很清楚 ,学生也听得很认真。领导 (非历史学科科班出身 )认为教得很好 ,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 :“教师还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好比师傅传徒弟 ,十步留了一步。”领导不解 ,要我讲个究竟。我说 :我曾发表过《中学历史最难教的是什么》 ,提出了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1.
常宁县罗桥区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6个教学班,360名学生,18位教学人员。几年来,该校主要采用不脱产进修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把“文凭压力”变成在职进修的动力。这个学校的教学人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8人,35岁以下的有10人;大专毕业的只有1人,中师、高中毕业的16人,还有1人是初师学历。在那股“文凭热”中,教师都感到有种“文凭压力”,青年教师纷纷要求离职进修,老年教师则申请去小学任教。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认识到,眼下农村初中没有相应学历的教师居多,不适应初中教学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如果都离职进修,或下到小学任教,既没有足够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MES”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法。几年来,我们边学习“MES”,边开发“MES”教材,边培训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一、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1.要求教师一专多能职工教育由文化培训转向等级技术培训时,我们已认识到形势的发展,改革的需要,职教教师不能只教某一门课程,要一专多能,多掌握几门专业。大部分教师通过进修或函授学习,获得双文凭。同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师的在职进修多数仍处于学历补偿性的继续教育阶段,进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取得合格的学历证书,至于已达学历标准的教师,则“一次受训,终身受用”,很少再有进修的机会和进修的动力。这样下去,会造成教师质量逐年下降。作为教师的带路人──一校之长们,在教师在职进修的问题上,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既要为教)币自我进修大开绿灯,鼓励教)币走出校fi去参加各种进修活动;又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自行组织各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的各项素质能力。美国就有不少有名的中小学,正是通过校长强有力的组…  相似文献   

14.
《古代笑话》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宴请三位朋友,届时,有一个朋友未赴约,主人当着两位已到朋友的面说:“该来的没来。”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来走了,嘴里叨念着:“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主人一着急, 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留下来的那位朋友心想:“这不是说我应该走吗?”于是,这位朋友也走了。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一位当教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调皮的儿子满身泥水地从外面走进来,我便问:“是谁把你的衣服弄脏的?”儿子想想说:“是小强。”我正欲发火,朋友拦住了我,说:“你这样问孩子话是不对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哪里错了。李柱所有的父母都会教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语言,客观上却起到“教孩子撒谎”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20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人。然后拿出一张Toey的照片,先给第一组孩子看,问“Toey的胡子是什么颜色的”,结果有8个孩子回答说是黄色的,两个孩子回答是黑色的。接着,他…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2006,(8):17-17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刘芬撰文指出《,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也特别强调“自修——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要去实习了,我想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和大家谈谈教师必须具有应变能力这个话题。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意外的、变化的情况,能敏感、迅速而准确地判断,能正确、机敏而妥善地处理,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能力。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一次,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有位学生迟到,忽然“砰”的一声,他推门而入,径直入座。于是教师随机应变,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学生们议论了一番,结果是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然后教师走到那位迟到学生身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说大家说的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  相似文献   

18.
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呢?过去,我们只采取脱产进修。这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学与教的中间环节没有抓好。这个中间环节是什么?就是实践,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一九八四年起,我校领导班子认识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先生,走好     
工作以后出去脱产进修,滋味自与一般上大学的人不一样。先生们既是长辈又是朋友,上课一丝不苟,下课倾心畅谈,几多关爱,几多希望。重回工作岗位后,琐事缠身,数不出个骄人的成绩,自觉愧对先生的教诲,竟自断了音讯,数来也有四年了吧。一日,正在备课,忽听同事说朱声琦先生死了。吃了一惊,忙起身问:“哪个  相似文献   

20.
向明康 《初中生》2010,(6):25-29
前不久,一位在另一所学校教语文的朋友突然找到我,说有急事请我帮忙。他边说边从身上掏出一篇文章,说:“这是我儿子的一篇作文,他的语文老师说是篇地道的另类作文,令人费解,便执意要我这个家长也看看。我看后也有同感。可我儿子不同意我们的看法,还说要坚持这么写下去。初中毕业考试在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