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汇报》副刊《读者的话》创刊于1946年元旦,截至1947年5月24日报社被封,将近一年半时间,几乎天天见报,有时整版,大多数时候为半版。这份同样由柯灵主编的副刊,本着“有话大家来说”的编辑方针,为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中国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2.
李莎  黄宣传 《新闻前哨》2006,(2):116-117
《文汇报》副刊《读者的话》创刊于1946年元旦。截至1947年5月24日报社被封,将近一年半时间,几乎天天见报。有时整版。大多数时候为半版。这份同样由柯灵主编的副刊。本着“有话大家来说”的编辑方针,为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中国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3.
柯灵的“得意之笔”作家柯灵同志解放前编过好几个出色的文艺副刊,蜚声文坛;他在上海《文汇报》主编的群众性副刊——《读者的话》也十分出色,特别是他为这个副刊文章制作的标题,笔锋饱含情感,所爱,所恨。态度都十分鲜明,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控诉,更是情见乎词。这里略举数例:洋场余痛今犹在,扰民德政又翻新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我曾两次在《文汇报》工作。第一次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第二次在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1945年11月,我同郑永欣、钱伯城离开重庆回江南,12月到上海。那时,《文汇报》刚恢复,想扩大篇幅,打开局面。经徐铸成先生介绍,入《文汇报》工作,以编辑主任名义主编要闻版。旧人如柯灵,新人如孟秋江等,均为《文汇报》贡献力量。1946年元旦,报纸扩为一大张,新年献词是徐先生写的,新闻版面与副刊均以新的姿态出现于读者面前。我当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星期日整理抽屉,不意中翻出解放日报原文艺部主任、现总编辑丁锡满给我的一封退稿信,信中说,很高兴地看了我访问张乐平画家的文章,经同几位同志商量后,觉得介绍张的文字和刊登他的漫画已比较多。张原是解放日报的人,为避免宣传过多,他自己那篇《赞张乐平让版面》也让人民日报刊用。因此,“你的文章也想割爱,文汇报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星期日整理抽屉,不意中翻出解放日报原文艺部主任、现总编辑丁锡满给我的一封退稿信,信中说,很高兴地看了我访问张乐平画家的文章,经同几位同志商量后,觉得介绍张的文字和刊登他的漫画已比较多。张原是解放日报的人,为避免宣传过多,他自己那篇《赞张乐平让版面》也让人民日报刊用。因此,“你的文章也想割爱,文汇报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文汇报》“历史写真”栏目中,1998的2月4日曾经发表过钱宗灏先生《爱因斯坦发表演讲的地方》一文,同时配发了原上海工部局市政厅的照片;而《科学时报》摘发的《科学界的憾事:爱因斯坦访华未果》一文中说:“(爱因斯坦)1922年到日本时还曾在香港停留,却始终未能来华。”今年,我就两者之间的差异给《文汇报》写信质疑。《文汇报》把我的信转给了钱先生。不久前,我收到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钱先生寄来的一封信,随信还有一份1923年1月3日的《民国日报》第  相似文献   

8.
案头摆着上海《文汇报》唐海同志于1982年4月1日的一封来信。信上说的是复制一条36年前《文汇报》“加急专电”的事。 36年前登出的一条新闻,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从北京到上海复制呢?原因是新闻研究所报刊史研究室的同志,向我谈起这条新闻时,感慨地说,徐铸成同志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文汇  相似文献   

9.
一夜编辑     
1946年初,我由柯灵同志介绍,参加上海《文汇报》工作,编市闻版。编了一期,就提出辞职。“一夜编辑”是颇有点戏剧性的。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作为《新民报》  相似文献   

10.
《红帆》这篇小说,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在20年前受伤的人写给当时伤害他的班主任的一封信。读者一定认为那人会在信中抱怨他的老师,数说老师的不是。可作者并没有这么去做,他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汇报》首席记者江胜信在2010年第1期《新闻实践》刊文,总结了她多次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集体采  相似文献   

12.
(一)1978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国际版上,刊登了一幅朱育莲绘的时事地图。第二天,宁波市的一位读者,给人民日报国际部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述说了他在十年动乱后重新看到“朱育莲绘制时事地图的喜悦心情和对他的期望。”今天,离这位读者写信的时间,又过去七年了。朱育莲的近况怎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拜访了他。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我在内部印了《师友飞鸿》书信集,设法送了一部给其信也被收录的陆本瑞同志,没有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他的回音,他还特地赠我他的大作《出版往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夹有我20多年前给他的一封短信的复印件!以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老同志,能够一直保留我的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并且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从发表、出书、得奖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它一发表就受到读者和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在《当代》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作者和编辑部共收到三百余封读者表示赞扬的信件.《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文汇报》、《文艺报》和《当代》等报刊都先后发表了评论.一些前辈老作家如沈从文、沙汀等同志,读后也  相似文献   

15.
1986年仲夏,时任舟山地委书记的祝耀祖同志让地委办转来一封上海<文汇报>记者,他的老友全一毛同志的信,嘱我按来信的要求,收集一套地委党史办编印的<舟山革命斗争史资料>并和他致全一毛的复信一并寄出.  相似文献   

16.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丁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点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7.
A一封7000余言的长信,在编辑部引起了震动。今年2月下旬,一封米自河南省新乡人中的信放在本刊编辑部的桌子上。编辑打什一看,不觉惊呆了:厚厚的大信封中装有一封3页纸2000余字的信,一本经他阅读批改过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一份长达17页计5000余字的审读挑错笔记。从信中得知,来信者是新乡市六中的语大高级教师,姓孔名繁群,今年67岁。199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因为内容与培养写作人才有关,他便很快喜欢上这本杂志。他让在部队当指导员的女婿帮他订一份《新闻与成才》,送来的却是《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18.
我是武装警察部队江苏省南京支队机关的一个普通干部。1982年7月,《红旗》杂志编辑部聘请我为该杂志的“第一读者”。从那以后,我每月至少两次向编辑部提出看法和建议。今年1月16日,《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同志亲笔给我写了一封长达两千多字的信,介绍《红旗》杂志改进工作的一些设想,鼓励我经常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读者的关心和希望。熊复同志能够给读者写信,这不单是总编辑对读者的支持和关心,更重要的是密切了杂志同读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编辑《唐弢文集》的时候,征集唐先生书信。我找出了二十四封寄去,现已编入《文集》第十卷。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信的意思,我应编者之约加了些注释。在我的印象中,这不是唐先生来信的全部。日前清理我经手的书稿档案的时候,果然又发现了他1979年5月30日的一封信。我想,现在出书不易,出一个增订重版的《文集》恐怕不是  相似文献   

20.
作家鳞爪     
柯灵度过90岁生日将主编六卷本柯灵文集 德高望重老作家柯灵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他在文坛辛勤耕耘70年,年属耄耋仍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最近,他刚完成了《浙江省文学志》的序言,暂作休整后,又将开始主编6卷本文集。这套文集将汇集柯老的小说、散文、剧本等200万字作品。柯灵先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