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就是教育.现在创新教育成为了强势话语,然而"创新"则甚微.究其原因,创新教育没有以人类学为基础,即没有教育的对象--信息人,没有人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信息社会必然形成"信息人",信息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创新教育正是培养新人的教育.信息人是信息时代的"新人",新人需要培养教育.创新教育与信息人本质相通.  相似文献   

2.
教育起源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而人类起源是教育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科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直立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的确立,人属动物的脑体积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脑体积的扩大与产妇骨盆尺寸的有限导致了人的早产并引发个体生命的无力自助和童年期的相对较长,从而需要父母给予更长时间的照顾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于是,以人的早产为中心的人类独特的生命现象便成为教育起源研究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中就含有"和谐教育"的成分--不搞统一模式,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到未成年之前--准确地讲--即"有了爱的萌动,又还尚未接触婚恋"的时候是爱情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因此,在中学进行爱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中学阶段是进行爱情教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三、高一、高二为重点阶段.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由强调"被动接受"的教育客体论转向以受教育者本身为教育考核标准的教育主体论,而教育关系论突破了"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以"主体--客体--主体"的三维结构进入教育观念的视阈.文章梳理了教育观念的演变规律,解析了教育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教育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人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则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学的视角解读教育起源问题是教育伦理学研究的基点.教育活动以人的未确定性和未完成性为基础,直接起源于人之"成人"的内在需要,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富有理性精神的伦理性存在.这一设定不仅从源头上揭示了教育存在的价值合理性,而且把教育从人的外在性的东西理解为人的内在性的东西,理解为"成人"的过程而非满足人的实利性需要的手段.教育的原初任务就是真正的人的创造,它是人类通往"成人"之路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11.
李霞 《湖南教育》2007,(3):20-21
由于教育的核心是"人",那么影响学校的特色化建设的这个"支点"就应该是"学校中的人"--校长、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它不能失去对人的关注与关怀,语文教育尤其如此.但是,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人被物化、奴化、非人化的倾向.为此,我们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人化"的教育,它对人的生命诉求予以高度重视,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认知和品德两方面切实关怀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物性",人文则研究"人性";科学用也不同,科学相当于一个"为学"的过程,人文则是一个"为道"的过程,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培养出了"才"却丢失了"人".为此,应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运用人文特有的方法--反思和直观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认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完善高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有机合成,具体表述为"人才:健康人格 高创造力与高技能".教育的现代发展取向与变革正是围绕培育"人"与"才"而展开.成人成才需要做人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模式与社会经济时代紧密相联,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变迁受服务社会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在矛盾所决定,通才模式--专才模式--复合型模式、模式多元化,是一个自身扬弃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教育模式是一和多的统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复合型"和多层次多类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参与的活动.由于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不良行为的幼儿采用暂时取消其参与游戏的机会,以示惩罚.很多人认为,这种游戏惩罚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会对幼儿造成伤害.事实上,游戏惩罚如果使用得当--"罚"得有理,"罚"得有度,"罚"中寓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教育在传递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学即育人之学,培养人是教育学的立足点,人的问题就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学理当关注的是"人--文世界".在此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学是真正的人文之学.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工科实践教学及学生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认为应当革除其弊端,并力图探索构建"专业导学一课程实验--课程实训--顶岗实习一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诸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高职工科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 to be --学会生存".国内外许多地区与机构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各种以提高生存技能有关的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技能提高不足以让人更好的生存.提出针对幼儿,要基于成长取向进行"知止"的生存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