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圣经》神话原型与象征意象,使作品超越具体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反映了福克纳对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从两个角度———传统地方主义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剖析福克纳及其创作风格,并探讨“弑父”在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借此从本质上揭示了福克纳作为“美国小说创作传统”的弑父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冲突融入小说之中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描写了美国南方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表现了现代西方世界的社会危机。福克纳不仅发明了一则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而且赋予了这则“现代神话”以深刻的内涵。小说从“神话模式”中突破出来,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了多方面的主题,如种族问题,清教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等,最重要的主题则是表现现代人自我身份的模糊不清,小说中的乔·克里斯默斯、海托华、乔安娜·伯顿的人生悲剧都缘于此。福克纳通过这几个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小说文本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流动无不展现了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时间意识和时间哲学。小说中的人物被时间化,而时间则同时在人物的意识中被主体化。时间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它体现了福克纳对时间以及现代人生活的深刻理解,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八月之光》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运用了许多手法如分裂、悖论、两极化甚至“一等于二”的模式以揭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双重性格,展示他们分歧的形象,展现现代人的内心冲突与模糊,揭露时代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灰暗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忧虑,对边界与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也是美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20世纪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本文以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例,并结合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呈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里现代畸零人病态扭曲的心灵和现代家庭逐渐消亡的亲情。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批评家们亦从多个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然而,作为一位实验主义先驱,福克纳在该小说中彰显和延伸荒诞感的艺术手法却鲜少有人关注。该文旨在从小说语言和写作手法所传递的荒诞感出发,深入分析其荒诞艺术及效果,意图为荒诞文学及福克纳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批评理论中,地方、女性与人心具有某种天然的同一性。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作为批判的视点,使作品在深层次上渗透着一种解构现代性意识形态假设的后现代精神。福克纳希望借此为现代人找回那种清冽、干净的感觉,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围绕主人公安迪·本德仑的死展开,死亡主题在书中不断重现。通过对书中的死亡主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福克纳是想通过描写书中人物对死亡的奇特反应,来引起读者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现代经典作家,美国南方文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福克纳的众多作品当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读者总是会被福克纳千变万化的写作思路以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和打动,其中,女性批判主义对福克纳作品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本文将就其影响力做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南方文化和我国湘西文化的探索,福克纳与沈从文形成了对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看法。本文以分析心理学原型批判理论为工具,分析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代表作中的典型意象,阐述了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的地域文化观,进而研究了形成二人地域文化观的时代因素及其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福克纳和沈从文二人试图从农业文明中寻求对都市的文化救赎,二人的地域文化观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多个叙事视角来建构故事情节,使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同时,福克纳善于在文中结合意识流手法、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带给读者新颖的审美感受。叙述内容方面,福克纳则坚守对传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价值和信仰的失落,使得小说《我弥留之际》具有传统的内容和现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成为美国南方的缩影,而且成为全人类的象征,从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上都体现了现代派小说的最高成就。本文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就作品中时空观的表达模式来探讨作为生命本体的人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中传达出的不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小说与现代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小说中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人集中体现出现代悲剧精神。现代悲剧精神的核心之一是现代个人在多重生存困境中,对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苦苦追求。其二是对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的生存的真正的、真实性的、无尽的苦苦追求。从小说中悲剧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现代悲剧精神,我们看到了南方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雅克·拉康言说主体的建构过程表现了在现代理性的背景下对于内部碎片和主体异化景象的恐惧,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则再现了一首关于人主体性的悲歌。本文将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放置在拉康的言说主体和异化的理论中进行解读,意从全新的角度探讨《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逃离之因以及现代社会主体的逃亡走向悲剧自我的命运必然。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的文坛巨匠,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时代锐感。虽然他处于现代社会之中,却能敏锐地预见美国南方社会的后现代性。在小说《去吧,摩西》中,福克纳的后现代主义态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观上,福克纳以现代主义的永恒理想抵制后现代主义;客观上,他又无法摆脱后现代主义的疯狂虚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欣赏与理解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章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基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达到了对福克纳进一步了解,获得一种新认识的效果,对于欣赏和理解福克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