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晏殊之子晏几道传承其父的"花间"传统,抒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其词中的思恋对象很明确,即表现他与四位歌女之间的情感往事。晏几道词感情真挚、执著痴情,把自己对过去温馨场面的回忆和现实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融汇在词中。在深感词人无奈的同时,也深深敬佩他的痴情与执著。  相似文献   

2.
晏几道是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一位纯情词人,他的词给当时的词坛带来异样的风采。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晏几道的词更富风韵美感。当然,这都源于其特殊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他用灵动的笔调抒发了纯真的内心世界。晏几道在词中刻画了许多确指的苦恋对象,也侧面展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他是率性狂放的贵族公子,是苦苦追寻爱情的痴情人,是被生活无情抛弃的悲剧者。他以其敏感真挚的心灵,造就了《小山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因晏几道生平材料过少,以"知人论世"的方式来研究其词,无疑会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文人词作为乐府的一种延续,主要体现在"主题契约"上,这一点对晏几道词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晏几道而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经验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词:伤心人的感伤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是一位多情的感伤词人。由于他出身相门 ,而后又家道中落 ,谋生无计以至仕途蹭蹬 ,再加上他傲物睥世、敏感多情的性格气质 ,就使得他的爱情词显现出一种强烈的感伤色彩。其“艳词颇有藉诗酒风流自遣的有托而逃的意味” ,即对爱情至死靡它的追求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为了表达这刻骨的“伤心”意绪 ,在艺术上 ,他借助了“追忆”与梦境 ,借助于章法上的顿挫多姿以及语言上“字外盘旋 ,句中含吐”等艺术手段 ,并且注重向诗歌和慢词长调学习 ,从而使传统的令词在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上超越《花间》 ,呈现出一种开新拓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晏几道,宋代著名词作家,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晏几道的生平和词作充分体现出其个性之痴和情感之痴.  相似文献   

7.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重要的两位词人,晏几道虽然子承父业,继续固守着小令这片土地,但是他却沿其溪而扬其波,对花间词进行了开拓。文章对二位词人在题材上、情调上、节奏上、审美上四个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柳永、晏几道是我国北宋两位有影响的“多情”婉约词人。在北宋词的发展过程中,柳永处于前期,晏几道晚于柳永跨前后两个时期。二人在创作中都以多情见长、以多情吸引读者。但在情的内质和表现手法上又各有特色,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成就。首先,柳、晏二人都善于在自己的诗作中,将细腻、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来,使作品富于感人的韩力。如柳永在《雨霖铃》中描述主人公作别恋人时的凄伤心情,用了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道出男主角设想的别后情景:适道清秋,冷落孤寂,清酒醒来,不知将身居何处?而心系的却是现在眼前的实景…  相似文献   

9.
晏几道,北宋词人,出身相门,后家道中落,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加上其恣情任性,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他的词作自成境界,情感深切率真,充溢着挥之不去的感伤色彩,为歌筵酒席的艳词开辟出了一片绿波容与、花草缤纷的美丽天地.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的词常以梦境、回忆的形式,以歌妓和思妇的视角塑造美少年、才子、行客等男性形象,晏几道塑造这些"高富帅"的形象客观上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和地位,他在失去富贵生活、人生郁郁不得志、以致心理失衡之后,主观上期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获得心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1.
姜夔的词作悲伤凄婉,形成独具特色的感伤词风。这与其早年宦游时的情感经历、布衣终身却清雅脱俗的个性气质、风雨飘摇时代引发的忧国情怀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文章结合这三方面对其词作进行分析,剖析其词风的感伤性,了解一代词人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晏几道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作家,由于其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创作了大量自叹身世遭遇和同情妓女命运的作品,词作中处处流露出伤感的情调,被前人称为“古之伤心人也”。笔者认为,晏几道《小山词》大多抒写作者个人爱情离合和人生聚散无常的哀伤,情调凄婉,体现了“伤心词”的面貌,所以其思想性不强,格调不高。但作品中对妓女命运的揭示和同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同时,晏词婉转含蓄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以及词中表露的真情实感,值得肯定,也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5.
南宋知名士大夫、江西籍文学家黄人杰,《宋史》及清陆心源《宋史翼》均未立传。《全宋词》黄氏小传因属草创,故较简略,特予辑补:人杰字叔万,自号鲁斋居士,又号可轩。约生于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前后。曾任州(府、军)学教授。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知江陵府公安县(今属湖北)。光宗绍熙二年(1191)至四年(1193)夏,疑在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幕府。绍熙四年夏至宁宗庆元五年(1199)七月前,疑曾通判某州(府、军)。庆元五年七月后至嘉泰二年(1202)秋前,曾知隆州(今四川仁寿)。宁宗嘉泰二年(1202)秋,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尚著有《可轩集》。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词体体性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花间集》的体认得来,并伴随着词学的发展而逐渐具体和清晰。晚唐五代,《花间集》成为艳词理论的代言,北宋词体观在极大程度上是从《花间》词中概括出来的,强调词体应具备儿女之情与柔婉之风的独特格调,并从中总结和确立了“词为艳科”的观念,明人则明确地把言情视为词体最基本的艺术特质,清人在普遍肯定词之言情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始以《风》、《骚》之义来规范词体体性的情感内蕴,并且肯定了词绮靡艳丽、哀怨悱恻、情深语艳、雅艳相资等迥异于诗歌的外在体貌。  相似文献   

17.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理论成就显著,同时其创作实践也极为丰富,不仅有大量的诗作,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词留存下来。本文即对其二十七首词进行总体的论述,旨在总结其词的基本特色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19.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20.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