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日本在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两次偷袭的手段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其一,为准备发动战争时间而进行外交谈判.两次偷战前,日俄、日美都同样进行了数月之久的拉锯式的谈判.但谈判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结果只能兵戎相见.其二,结盟.日俄战前日本与英国结盟,太平洋战前同德意结盟.结盟使日本大获其利.其三,日本以利制弊,搞突然袭击.日本的偷袭手段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所以出现日胜俄败的结局,与各自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俄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都比俄国要好;因此,在军费开支,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日本均具有优势,俄国则处于劣势.日俄战争的结局表明战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对于中国的香港、广州湾及新加坡、越南等英法的殖民地,都以兵力加以侵占,而唯独对于中国澳门这一弹丸之地,始终未予以侵占,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5.
1942年初,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因连连得手,气焰十分嚣张.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席卷欧美大地,美国首脑们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中国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王造时,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了他两条挫败日本帝国主义的绝术妙计.他在信中首先分析了日军自偷袭珍珠港后所产生的骄傲情  相似文献   

6.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7.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学课本上还列出了这八个国家的名称。这八个国家是英国、俄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任务繁重,要记住这八个国家并非易事。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巧记这八个国家的简便方法。 在世界史上已经学过,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组成的。1907年形成的“三国协约”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组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他们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有各的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尖锐的,是不可调和的。他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问7点55分,570多架飞机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分2波次,历时2小时,向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最大的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而美军毫无戒备,死伤官兵4000多人,其太平洋舰队除3艘航空母舰外,几平全军覆没。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美国走出了孤立主.义,参加第二次世界女战。珍珠港遭偷袭的那个晚上,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句“我们总算赢了”,尔后安然入睡。  相似文献   

9.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紧接着便大举进攻东南亚。在日本的侵略计划中,缅甸是一个重大目标。早在1940年9月20日,日本国家政策研究所就抛出了一份秘密报告,题为《对东南亚民族的措施——缅甸方案》,其中心思想,就是“使其(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9月28日,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日本外交政策大纲”也提出要使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在此前,日本帝国主义就已经开始通过派遣间谍、建立专门  相似文献   

10.
1816年俄国几个年青的贵族军官在彼得堡建立的救国协会——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秘密革命织组,最后发展成为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两个组织。1825年12月14日(公历26日),北方协会在彼得堡发动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12月29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12.
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俄国反革命势力,接连不断地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1920年4月,波兰地主武装和弗兰格尔匪帮又在俄国的西部战线重新燃起了战火。侵占西伯利亚的日本干涉军也蠢蠢欲动,图谋把新的战争强加在苏维埃俄国头上。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已经被连年战祸拖得疲惫不堪,如今又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15.
统制华北经济,掠夺华北资源,把华北变成战争的兵站基地,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方针政策,不仅包含了统制华北的宗旨和纲领,而且制定了长期计划和具体步骤,是日本统制华北经济的行动指南.因此剖析日本制定华北经济方针政策的过程,能更深入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之所以被日本偷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忽视新的海上作战方式对珍珠港所构成的新威胁。日本偷袭珍珠港,达到了计划的预定目标,但在大战略或政略上失败了。珍珠港事件导致了太平洋战争,而太平洋战争则对美日两国产生了未曾预料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中国大片河山,成为日本统治的沦陷区.日寇在沦陷区除了进行大屠杀,治安强化运动,军事清乡以及奴化教育外还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妄图达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本文就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1700~1721年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一场长达21年之久的大战。此战之前,俄国也为取得一个出海口发动过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并不理想。因此即位之初的彼得一世继承了前人的遗志,继续寻找出海口,企图从南方突破,遭到失败。最终俄国能向北欧强国瑞典发出挑战,并为战胜了瑞典,创造了对俄国有力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之前,日本侵略者采取不宣而战的手段,向中国海陆军发动了两次突然袭击,一次是丰岛海战;一次是成欢之战。成欢之战是日军根据大本营的侵略部署而进行的一次有准备有计划地战争挑衅。 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作出开战决定。19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鲜公使大岛圭介,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立即挑起中日冲突。同日,大本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