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将是其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性学课程设置是一种素质教育和女性人才培养策略。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女生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性别意识培养为平台,循序渐进,注入女性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提升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女生们学会用性别视角观察、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女性学课程建设对女生发展、社会性别观念、高职教育改革、男女和谐发展均有促进和改变之效。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女性学课程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的思想、观念、理论传播给大学生的“行动”。它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在论述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女性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者将女性解放运动追求的性别平等与社会主义所致力的阶级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它为中国女性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中国女性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合理思想,使其与中国本土女性学相结合,不仅使西方女性主义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丰富中国女性学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西方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女性学课程被陆续推上我国高校讲台。女性学课程自开设以来,课程名称和内涵由以女性研究为主渐变成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并存,反映了女性学研究立场和视角正在发生变化。高校最初开设的女性学课程基本上属于各学科中的女性分支学科,这个阶段开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向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宣战,以改变男女学生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定型。90年代后期,学术界中使用“社会性别”来替代“女性”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十分明确的女性学课程被冠以社会性别、性别诸类标签。“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对社…  相似文献   

6.
武晓伟 《中国教师》2014,(23):90-95
<正>进入性别研究领域已经有七八个年头,女性主义的作品也读过一些,但我一直不敢用"女性学者"来标明自己的身份,最多算是一名女性"学着",学着去理解和解读那些历史上和现当代的勇敢而坚定的女性们。《女权辩护》也被译为《女权辩》,是英国18世纪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特点在课程领域独树一帜 ,其从社会性别入手所开创的课程研究新视野 ,以及所宣扬的反实证主义、反男性霸权、关注女性经验、倡导平等对话等方法论思想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女性主义课程研究 ,源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70年代初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在学术界各领域掀起的一场“性别革命”。其主旨在于揭示西方传统学术中的性别偏见和男性中心的假设 ,将被忽略和排斥的女性经验有形化、合理化 ,并以性别化理解的方式重新诠释现有知识框架和社会现象。在把女性主义理论引入课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妇女学课程数量的增加,强调“赋权“、经验分享、参与式学习、批判性思考以及开放性思维等教学理念的女性主义教学论,也被不少女性主义教师在大学课堂中应用.在高等教育中推展出来的妇女学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显示出它不同于传统教学论的种种特点,其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传统男权制度下的学术体系.女性主义教学论的知识观和课程观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已有学术传统进行审视与批判,致力于消减知识建构领域和学术领域的性别歧视,建立女性主义的学术及其教学方法.妇女学的发展与女性主义教学论的应用,开辟了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挑战并改变着所谓的“主流“课程体系,这一过程正在继续深化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并对相关高校学生和教师以及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取得的成就。基于不同立场的学者采纳不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话,挑战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限制。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教材观主张改革现存的课程,消除隐藏在课程尤其是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甚至提供女性自己的知识,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教科书编制者提示了有关性别歧视问题多向度、纵深化思考的方向。但其也存在着过分强调性别平等,鼓吹女性认知优越论,课程内容改革定位发生偏差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体操是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实用性体操在内的基本体操、技巧、单扛、双扛和支撑跳跃。但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竞技体操男子六项、女子四项,用等级运动员的标准衡量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却远离了《体育与健康》实际要求;为此,体操课程的改革,必须用“三维健康”观,联系学校体育教改实际,落实课程的准备部分和基本体操的教学改革,从而放大体育健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中国大陆高校女性学课程设置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以下特征:课程名称、内涵由女性研究为主转变为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共存;课程设置的层次普遍趋低;课程内容逐渐偏向非学科化。这些变化为女性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一变化进行辩证考察和深入探讨.既可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提供更多科学参照,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女性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70年代出现的一个课程理论流派,是一批不满于传统课程理论,试图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的学者们的课程观点的总称。他们主张课程研究的焦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力图理解课程现象,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超越“科学研究范式”的新的“人文研究范式”,课程不再是被视为预先制定的外在于师生的“学校材料”,而是师生在共同交往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事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捷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1):31-33
文章以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国家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现状及特点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运动中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社会科课程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看,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作为特殊精神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殊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知识与经验形态。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新内容体系,包括“课程与教学概论”“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管理及领导”以及“课程与教学美学”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基于“学习为本”价值观.当代课程与教学论需建构“学程式”新教材结构.以强化其实作性并促进有效教学。新教材的章节组织和结构特征,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并依托互联网,应当从“激发学习动机”“丰富教学环境”“提供练习机会”以及“开发网络资源”等方面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探索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诸多学者在妇女教育和女性学学科建设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在是否应该"独立设置学科"这一问题上长久徘徊不前。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总结多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将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结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一反"独立设科"的传统做法,它倡导的是"渗透"和"互动":将妇女研究成果直接带进校区,以性别分析这一崭新视角全面参与教育改革,使妇女/性别研究原本具备的跨学科、综合性质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得以体现,将"可持续"前景建立在人才培育、课程建设和校区/社区互动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为大学、职业及公民生活做准备的社会科州立标准框架:提高K-12年级公民、经济、地理和历史学科严谨性的指导》(C3框架)中提出了推动探究在课程实施中落地的指导框架——"探究弧"。该框架围绕问题、概念、证据和行动四个维度对社会科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意在通过探究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为更好地参与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我国德育课程可以考虑借鉴"探究弧"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的理念及其在课程方案设计、跨学科教学实施和教学过程中多种能力融合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提升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理解课程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目前国际课程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流派之一。研究者把女性及其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以女性自身的特点建构和发现意义。提出“关怀”是女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也是教育最原始的职责,并建议采取关怀的而非技术的思维方式来修正和组织教育,倡导整合的思维模式,建立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研究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变迁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现实与需求的角度探讨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以近代江苏省女子职业学校为例,分析其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以期对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有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专业选修课的建设与幼儿园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的满足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在整个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中应占据重要地位。深入分析上海市某区"十一五"期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我们发现,涉及五大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占一定优势,但领域之间在结构上严重失衡,涉及游戏指导类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很少。为此,我们认为,要构建一个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注重规划,统筹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类型,创新课程形式;提供引导支持,以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