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华正茂的我们,渴望着离开母亲的怀抱,自由地飞翔。我们想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们想经历丰富的人生。可是,当岁月沧桑了我们的心灵,坎坷疲累了我们的双腿,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叶落归根,多少文人墨客面向着故乡,大声地吟哦——  相似文献   

2.
李登建的散文以“平原”意象实现了对家园情结的建构和向心灵故乡的回归,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生命体验,贯穿着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基调深沉凝重。在寻找失落的家园的过程中,作家执著地坚守着对平原上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命运沉浮的追问;而这种试图对生存困境的精神突围,正是他的家园情结的拓展和延伸。李登建精心营造自己的艺术世界,文本突破传统散文线性、单一维度的结构模式,扩大了散文的意蕴涵量和审美张力,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从大陆迁台的作家,席慕蓉始终有一种怀乡情结,而作为一个感情细腻懂得感恩的女性。她的作品处处透射爱的光芒、睿智的火花、宽厚的心绪。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各种美好的情感均来在于她内心的爱与信仰。爱与信仰构建了她作品的全部。因为爱与信仰.她对故乡才念念不忘。才会为那片土地的未来命运而四处奔走;因为爱与信仰,她笔下的文字才能显现人性的光芒,才不断地打动现代人近乎麻木的心灵。而这些爱与信仰,不只是体现作家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更升华成了对民族命运的担虑,升华成了对人类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5.
在茫然无措的时候,让我们逃开都市喧嚣的人群回到久违的田野之中。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熟悉的小路和溪流,荡涤着我征途的疲惫;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我轻声的呼喊着:“故乡,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周末的天空,微风荡起。叶落归根,那一刻,故乡的面貌又浮现在眼前。记忆中,故乡的村庄比喧嚣的城市醒得要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乡是那样的一如既往。望着斜风,看着细雨,踏着脚下坚实的土地。她生了我,养着我,却并不因此感到累赘,总是以博大的胸襟和温暖的怀抱来包容我、爱护我。  相似文献   

7.
月,从古至今,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文人创作的籍物。月是人世间的情思、对故乡的思念,志向高洁的象征,从吟月中找到心灵与精神的契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慰藉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从描绘内蒙草原风情到书写神秘复杂心灵,张承志不断在创作中建构自己的心灵王国。他改变的是单一的参照尺度,一如既往的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对内心信仰的执着坚守。张承志对草原的深情叙述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浪漫中夹杂一丝感伤;对哲合忍耶牺牲精神的盛赞,偏激中是对弱小受欺的愤懑和对人类理想、信仰缺失的担忧。张承志在贴近这些文化时,持平等与尊重之态,汲其营养的同时保有反思,其作品中极具地域特色的草原沙漠画凝聚着对生命的沉思,充满宗教情怀的叙述流淌的是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一腔热血。  相似文献   

9.
月,从古至今,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文人创作的藉物.月是人世间的情思、对故乡的思念,志向高洁的象征,从吟月中找到心灵与精神的契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慰藉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