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和突出高师院校的特色教育——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院校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层次性和目前许多院校的师范教育处于非良性循环状态的现实,提出加强和突出师范教育需要社会各级政府的支持,师范教育不能等同于大众教育,同时指出高师院校自身加强和突出师范教育的一些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的转型与范式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师院校及教师教育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到今天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范式: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专门的主管部门,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大致相同。在这种范式下,我国高师院校形成了分布比较合理、层次分明和相对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一批国家重点高师院校先后涌现并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师院校及教师教育趋于成熟的标志。在这种范式下,百年高师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它的功绩怎么估计也不会过。但毕竟范式是历史的产物,每一具体的范式都无可避免地具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国百年高师教育的范式尽管厥功甚伟,然…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 本文所指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高师院校中师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即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由于高师教育在高师教育-师范教育-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劳动者素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链条中的根本性、基础性地位,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振兴高师院校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师范教育格局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现实,高师院校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立在对高师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高师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促进高师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罗辀重和他的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永卿 《湖南教育》2004,(24):18-19
名家小资料罗辀重(1889~1950),名春驭,湘乡县白露湾(今属娄底市娄星区西阳乡)人,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1911年,接掌陶龛学校。1914年自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师从杜威,专攻儿童教育。学成回国之后,他谢绝高官厚禄,倾家兴学,发展先人创办的陶龛学校。他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埋首乡村教育30年,被人们誉为“教育之神”。教育思想要点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群、德、体、智、美”五育并重素养教育“血性”校训旬日教学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教育法“愉快教学,教学愉快”的无分数教学“解放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服务儿童”的“学生自治”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封闭式"师范教育"正在向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演变,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面临新环境,也出现了新问题。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保持教师教育特色,制定专业化发展战略成为了高师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高师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振兴民族的希望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造就大批新型师资的希望在于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高师院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中坚,承担着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因此,根据时代需求和教育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调整高师院校的培养模式,深化高师内部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型师资,是每一位师范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高师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而实施的培养方式,它是一个包括高师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  相似文献   

8.
三生教育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中的不断进行适应性演化.高师院校以师范教育为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三生教育以其终身学习和全人培养的理念,应作为高师院校进行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和文化,以社会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为切入点,来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师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省属师范学院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师教育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建立起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 ,其它各类教育机构并存的高师教育体系。其中 ,省属师范学院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随着师范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教育师资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 ,这类院校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到 2 0 0 1年 ,经过调整合并 ,全国的高师院校共有 2 10余所 ,省属师范学院有 10 0余所。在新的高师教育体系中 ,独立设置的省属师范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首先 ,师范教育市场需求总量相对缩小 ,经济较发达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地方高师院校引入职业师范教育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多元培养模式的构想:"2+2培养模式、3+2培养模式、选修和辅修课程模块培养模式、职后继续教育模式";以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制定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和完善适应职业师范教育的教学条件建设、建立有利于推进职业师范教育的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它由高师院校来完成。高师院校由于师范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在筹措办学资金上缺乏市场化竞争,因而应弱化市场竞争,建立可持续发展投资新模式,为高师院校提供资金保证,实现高师院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呈现出大学化、开放化的发展趋势,自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和综合性大学开设教育学院以来,高师院校垄断教师培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在严峻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尚未解决之前,高师院校必须加强对师范生的创业教育,使高师院校师范生成为既具备从事师范教育的技能,又掌握从事其他职业的本领,成为新事业、新岗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高师院校的学术研究分为学科学术研究和教育学术研究两个方面,并且认为后者居于主体地位;指出高师院校只有牢牢树立教育学术观才能高举师范旗帜,提高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非教育专业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专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并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是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模式要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二是地方高师院校要重新建立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范式,三是高师教育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社会发展和高师特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目前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提出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师范教育特色,并探究解决对策,以培养能适应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优秀师资。  相似文献   

16.
师范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决定在高师本科院校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有力地推动着师范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外部环境甚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已付诸实践,令人欣喜。但欣赏...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为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建立和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它包括高师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诸多内容。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模式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积极尝试和推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意义之下,依据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对教师教育改革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打破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的封闭性和…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师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现有资源包括师资队伍、管理经验和地方区域内的“比较优势”等,对其加以挖掘并有效利用会使人文教育的开展更为切合地方高师院校的特点。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我们在继承师范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要注意不能以品德教育代替人文教育.要在重视行为示范的同时更尊重个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范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师院校的学科组队、混和编队、学生自主等三种主要教育实习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各高师院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教育实习模式,并精心组织和加强管理,切实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育实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的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必由之路,它和各科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等组成高师教育的整体。通过教育实习,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得到综合考查;在实习中不仅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促使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以在国内外的高师教育中都十分重视教育实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