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痕湖》是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作品,该作融中国山水画技法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于一体,既是对中国雄伟山水画的现代性诠释,又是中国绘画现代性"自觉"的产物。《爱痕湖》在追求自由,凸显主体意识上表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救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题材与技法上,捕捉主体意识的瞬间性,展示现代性的生存体验;在意境与格调上,借助想象和同情摒弃现实生存空间的理性,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重申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进入审美现代性的自由空间,达到回归人类精神的家园,即"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地域文学的现代性书写为研究落脚点,对地域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中国地域文学现代性书写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梳理,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以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对《唇典》现代性视角下的地域叙述艺术特征进行归纳,从小说的三层叙事空间、两重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和叙事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家刘庆在地域宗教文学创作中的现代性书写,同时指出小说创作中的不足。最后将刘庆的创作置于作家创作整体、东北地域文学创作现实以及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揭示其作品在东北地域文学史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的提问时,温总理说:“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这条海峡不能够把我们的骨肉割断。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问题是当今时代的焦点性话题之一,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都已经意识到,现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现代性问题相关。因此,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理论主题,不同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来切入并探讨现代性问题。在20世纪西方众多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中,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其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从作为现代性文化精神根源的启蒙人手,通过对启蒙的悲剧性的辩证法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中老年妇女生活为题材,透露出创作者浓浓的人文关怀。影片虽以种种后现代因素作为该片的背景与技法,但其主题依然流荡着现代性普世人性关怀。本文从生活的无奈与执着,伦理的破坏与回归,理想的失落与回归三个侧面,试图展现这一人文关怀的真实底蕴。  相似文献   

6.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映,是社会现代化的实证文本.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平民的视角展示生活世相;走向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61-65
现代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因此,认同与身份事实上是一个现代性现象。《家园》中的每篇小说都弥漫着现代性转型期的认同危机与身份焦虑,每个人都在为各种现代性的具体目标而身不由己地忙碌、奔走。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与多样性使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故土不再安宁,家园不再清晰。既然衰败、凋敝、空心化的物质性家园令人触目惊心,那宁静、平和、自足的精神性家园又要何处寻觅?  相似文献   

8.
丁晖  丰玉芳 《英语广场》2022,(34):39-4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奥兰多:一部传记》讲述了美少年奥兰多历时四百年的奇幻人生经历。该小说题材新颖,内涵深刻,受到众多读者喜爱。本文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探析主人公奥兰多的精神失衡与重构的历程,分析小说中精神失衡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实现精神救赎的方法。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奥兰多:一部传记》的精神生态分析有助于现代人关注精神家园,走出精神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林徽因的诗歌创作中,《别丢掉》是一首风格别样的诗歌。作品以忧郁之中的执着信念为维度构建独特的情感结构,以现代性诗思的营构突破了传统诗歌中怨妇诗的结构模式,以坚强和韧性表现出女性诗歌少有的硬度,赋予爱情诗独特的情感魅力,尤其是在新月诗派中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伤逝》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无论涓生和子君自身有什么样的缺点,他们的行为却完全是依照一种现代性的婚姻伦理道德进行的,那就是,现代性的婚姻是以婚姻中的双方对彼此爱情的存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他们的结合是因为有爱情,同样,他们的分离是因为爱情的消失。而非理性、易逝性和不稳定性是现代爱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洁净与污秽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一组常见的矛盾。正如洁净与秩序、建构的关联一样,污秽往往与混乱、解构相联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通常根植于从污秽向洁净的不断转化中。曼腊傣族对于洁净与污秽的界定,以及从污秽到洁净的转化仪式,与南传佛教和民间信仰有紧密关联。通过宗教生活中一系列洁净仪式,曼腊傣族获得身心、个体及社会终极意义上的洁净状态,个体及社会在不断获得合法性身份的同时,社会秩序得到维持与重建。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其产生并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显示出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与扬弃,必须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重构,以满足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人道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主流,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一定的影响力。从改良运动时期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道主义思潮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历经自改良派、革命派到民主派的相继推动,呈现出了阶段性分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先进的城市,我国的乡村大大滞后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观念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循此思路,我国的乡村治理在路径选择上应将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村民自治作为其民主形式、充当政府和农民特别是农民和市场中介的农民协会作为其组织基础、具有全新现念的现代农民作为其主体条件、能将现代城市文明向乡村扩散的小城镇作为其区位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伦理重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修复或修正,但任何带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色彩的伦理倡导都离不开对人的深邃本性的全面准确理解;对人的世界特殊性的领悟是人文思想的一个关键;文化传承包括对历史发展各阶段中关于人文的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在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中我们需要平衡自然与超自然两个方向,并力求找到社会与个体的完美平衡点;向弱势群体倾斜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大趋势,也应成为伦理重建的一个要点;更多地建立起能够深入人心的个体性较强的内在伦理也是伦理重建的目标之一;人文理念中的理性意识也会造成伦理重建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8.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一 置身干大学校园,便可以发现,歌厅、舞厅、酒楼、超市、公司、商行应有尽有,好像什么也不缺.但稍作观察、分析,就不难感到,大学缺少的是现代理念,即21世纪大学应有的人文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