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状的文体观念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演变。六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人们认为它属于哀祭文章,其主要用途是为其他文体提供原始材料,文体地位明显低于传记。宋人则发现行状具有传记的特性,将其从哀祭类划归到传记类,其文体地位得到了提升。文体观念的流变受到时代变革的影响,宋代出现史学化的传记观念、以行状修史被广泛接受、宋代史官群体多元化等方面的变化都影响到宋人对行状文体观念的变化。由于宋人将行状划归传记,导致宋代出现了将行状视为私修史书、私家传记,行状书写体例呈现传记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2.
赠送序是因送别而作的序,是一种兴起于唐而盛行于宋的文学性和抒情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宋代赠送序的文体形态承唐而来,并略有变化。其制题经历了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一般题作"序"、"叙"、"引"或"送某一首",也有少数不标示"序"、"叙"、"引"者;其语体承唐代李华、韩愈、柳宗元而来,主要以散体写作;其篇幅通常在四五百字左右,也有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和千余字的长篇大论;内容上往往是议论说理的说教之文,间有写人叙事比较细腻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寿亲养老新书》是编定于元代的老年养生著作。其内容博杂,在形式上具有多种文体之元素。这与该书的编纂宗旨及广博的征引有关。书中辑录前贤言论者近乎语录,记述奇事佚闻者类似魏晋小说。特别是其中征引了大量宋代笔记,资料性和史料性较强,以散体为主,逐条叙述,堪为宋代笔记余波;又与明季清言在内容、风格和形式上有近似之处,可谓明季清言滥觞。因此,该书的文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宋代笔记与明季清言之间演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清代文体分类学的进步,姚鼐始将部分序文归入杂记类文体,此举体现了清人重视文章功用的文体意识。在具体选文定篇上,以序名篇的文章游离于杂记与序文之间,既具有杂记文的叙事功能,又未完全摆脱序跋文的附庸性质。这一现象源于此类文章定性与归类的复杂标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序文逐渐脱离其原有的文体意义,继而获得独立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题跋文的文体特征在北宋定型并趋于成熟,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的题跋大家,题跋文的体式风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逐渐从书画的附庸发展成为独立于散文门类的特殊文体。宋室南渡后,题跋文更加稳定地发展,出现了大量创作题跋文的大家,如周必大、陆游、楼钥、朱熹、刘克庄等,他们为南宋散文创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题跋在宋代的勃兴,不仅折射了当时学术文化的全面昌盛,而且展示了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饱含学术价值。作为新兴的文体,题材包容之广泛、体式变化之灵活,是其它传统文体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赋体散文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显著变化,世以“文赋”名之。苏轼是宋代赋体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体现了文赋的最高水平。苏轼赋体文学的改革创新在于:其游戏为文与文体解放之间的关系,议论为赋及融合景、事、情、理达到崭新艺术境界的特征与成就,为赋体散文写作拓展了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自东汉中后期至南朝,清谈谈辞与骈文文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两者都有一个由粗糙到精致的演变,而且演变内容出奇一致:谈辞从朴素的品评变成讲究文采、音韵,用典的骈句,骈化散文也从初期不严谨的意对,单调的文法以及自然声韵变为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用典密集和讲求平仄的骈文。鉴于清谈活动有着鲜明的政治背景,又是时代大风气,所以骈文文体生成一大重要原因为清谈谈辞的发展影响到文章领域,使得文体骈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8.
墓志铭是一种实用古代文体,其用途是为过世者而写。墓志铭作为刻石的一种,能完整地保存汉语的字体、书体、文体。宋代墓志铭保留宋代字体、书体、文体特点,是研究汉语史中近代汉语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沈从文的《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到《边城》看其文体的变迁:从不守章法到“明净澄澈、完全成熟”的独特魅力的文体。内容的变化:从《边城》中这个寄托爱、安宁和温暖的湘西艺术世界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后这个湘西世界的消失。  相似文献   

10.
培养较强的的文体翻译思维能力是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在《笔译》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首先对文体的概念以及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译》课程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原文理解阶段文体意识的培养以及译文表达阶段文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