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语言背后通常反映了一定的语言文化及社会文化,随着网络流行语"佛系X"的广泛传播与应用,逐渐形成了类似"佛系X"的词语模。本文先探究"佛系"的来源与发展,从词语模的角度分析"佛系X"的语义、语法、语用等特点结构和功能,最后探究其流行的因素与机制,以了解其应用价值和流行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何为"佛系"?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其中介绍了"佛系男子",后来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状态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厉害了"这类流行语包括"厉害了,我的哥""厉害了,word哥""厉害了,我的X""厉害了,word X""厉害了,X"和"厉害了"等形式。其原型"厉害了,word哥"一经诞生,就凭借网络平台得到迅速传播,且产生了大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变体。本文结合语料分析其各种变体、意义和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亮了"是目前一种常见的网络流行语,多见于论坛、门户、微博和各类社交软件上。该句式广泛地运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行为的评价中,在网络上其引申义的使用已超出其本义,可用来表达"出乎意料""不同寻常""吸引眼球""幽默诙谐""略显轻蔑"等意义。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用途和意义,并探索其能够成为流行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宜宾(南溪)方言的疑问代词系统是在"哪""好""啥子""咋""啷"五个基本疑问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分别构成了"哪X"系、"好X"系、"啥子X"/"X啥子"系、"咋X"系、"啷X"系这五类结构的疑问代词,从疑问功能的角度可分为问处所、问情状、问方式、问数量、问程度、问原因七类。通过对其表现形式和语法功能进行客观描写与归纳,力求总结宜宾(南溪)方言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哒"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交际平台频频出现,以简洁的形式表达着人们复杂的交际、心理需求,还形成了"××哒"结构,被当作强势模因大量复制,形成"哒"系网络流行语。随后,"哒"不再局限于"××哒"结构,而是从该格式中分化出来,与"好""是""对"等单音节应答词,形成具有典型网络语言特色的"好哒""是哒""对哒"等新形式的应答语,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哒"的来源发掘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出现,为解读汉语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新的视角。以"‘X精’格式""凉凉""上班996,下班ICU""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理论、关联原则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形成、认知心理和构成机制,从而对汉语词汇的语义演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17年,随着网络流行语"尬舞""尬聊""尬唱""尬煮""尬谈""尬字"等词语在网络、杂志和报刊中的高频使用,"尬X"系列词语逐渐词群化。结合具体语料对"尬X"系列词语的分布、语义和语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运用语素化和模因等理论讨论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佛系""治愈系"等一系列"XX系"在网络上大量出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这也印证了网络语境可以促生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对"XX系"的使用情况的考察,来分析其构词和语法特征,并从语法、语义两个角度对能进入到该格式"XX"位置上的词进行说明;结合语言生活中的实例探求"XX系"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并分析该结构生成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流行语中,"神仙"出现了新的用法,出现了"神仙X"的类推形式,X可以是名词或动词。这种用法弱化了"神仙"的指称人物义,凸显了"神仙"的描述义。"神仙"扩展出丰富的描述义有自身语义基础和比况结构、偏正结构以及"很+N"类结构的句法基础,同时也受人们心理和社会文化影响。虽然名词描述义被看做是不固定的,但由于"神仙X"的用法高频,可以抽象出其丰富描述义的上位义项"好的""与众不同的"。"神仙X"的流行丰富了描述性质和程度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