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印文常常遇到重复字。姓名印中的重复字如"张蕾蕾""王明明""赵平平""戴秀秀"等,词语印中的重复字如"文质彬彬""我为人人""陈陈相因""喜气洋洋"等。还有一种间接性重复字如"歌吹沸天",其中"吹"字之"欠"字部,重复前者歌之"欠"字部;"木棉花开",其中"棉"字之"木"字旁,重复前者"木"字;"御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本书例句、根据具体语境、查考故训、依据内部形式、引申推义等方法,对《廿载繁华梦》的三个复合词"奇异""张煌""说项"进行考释。小说中"奇异"表示"怪异、奇怪"之义;"张煌"表示"高大、堂皇"之义或"铺张"之义;"说项"表示"说情、说好话"之义。  相似文献   

3.
古音"东""冬""侵"三部的当分还是当合,历来观点不一。文章从地域和时间的角度对《诗经》《楚辞》以及汉赋的韵脚字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谐声偏旁,从而得出"东""冬""侵"分三部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诗"合韵"是甲部字在个别情况下以其另外一个音与乙部字押韵的情况。"合韵"并非异部音近押韵。由于合韵字在个别诗句中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导致出现合韵字与所协字在韵部系统中是异部的现象。合韵之"分""合"有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媒体中,带有"小"字的短语和句子越来越多,"小+V"结构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小+V"结构的相关格式"小V1小V2"和"小+有+X"也被很多人所使用。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小"字带头的词条共228个,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小"字带头的词条共240个,201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小"字带头的词条增加到256个。可见,"小"字的成词性越来越强。常用词有"小跑""小睡""小打  相似文献   

6.
正"小西游"微课程,是我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过程中逐步开发形成的。因为切入角度体现了"微"的特点,阅读指导强调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所以名之曰"微习作"。"小西游"微课程是从妖怪切入的。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又切合《西游记》的内容线索;引领着孩子一起来玩"妖怪",也恰好体现了《西游记》滑稽意味与游戏精神。"小西游"微课程,以"妖之文"选文阅读为基础,带领学生走进《西游记》原著,再以"妖之卡""妖之像""妖故事""妖之乐""妖之剧""妖之辨"为序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移位"说、"添加量词"说和"类推"说。《史记》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数词+名词+个体量词""数词+名词""名词+数词"的用例情况,说明"添加量词"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类推"说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是由"数词+度量衡量词+之+名词"脱落"之"字类推而来,是由已有的"数词+容器量词+名词"格式带动而成。  相似文献   

8.
"学而不思则罔"中"罔"字当解释为"欺骗"之义。首先从字形、字音、字义角度辨析与"罔"字近似的字包括"网""網""惘""亡"等,梳理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揭示"罔"字"欺骗""迷茫"等义项的来源。其次利用训诂学上的"对文"和《论语》中其他"罔"字的用例来阐释其具体含义。最后通过归纳与《论语》同时期的其他著作中"罔"字的释义来进一步佐证结论,即"学而不思则罔"中"罔"字的含义为"欺骗",而非"迷茫"。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读本》中"刽子""熬肉""多样时""一家"等的注释尚有不足。在近代汉语中,"刽子"常用来称呼执行死刑的人,下面并不脱"手"字;"熬肉"的"熬"指"干煎;"而并非"在微火上煨熟;""多样时"即"多时","样"不是误字。"一家"在文中指每人,不是"大家"。这些用法在近代文献、相关辞书以及各地方言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9,(3):54-58
简述莆田市仙游县的上元节请香祭祀活动中存在若干古语词,在前人考证中,这些古语词的本字并未被明确考察。通过仙游方言的音义与《广韵》《集韵》、闽方言的其他次方言的对应关系,并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因音循字、因义取字的方法追根溯源,新考证出3个方言词本字"""圜""亮"以及3个方言词"脰""煞""抗"的重考之字"礻豆""刹""供"。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十讲阴阳相应结字无定形,构字有常理。用哲学观念的"阴阳",解释书法用笔与结字中的变化与统一,即是从"形"的变化中抽取出"理"的统一。张怀《论用笔十法》中说:"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字有向背揖让,避就穿插,各因其形,所据之理,则阴阳之道也。《石门铭》结字之理,深合阴阳之道,括而论之,大致如下:一、独体字,或对称相应,平稳周正,或斜中取正,茕然而立。如"不、中、至、史、四"等字平衡对称;"不、中、至"以中竖为对称轴,左右均衡;"史"字撇捺相应;"四"字矩形结字,重  相似文献   

12.
《开母阙铭》之"木連理於條"之""应为"芉",旧释为"芊"、"竿"欠妥。"芉"是"干"之后起字,汉代常见,但《说文》无"芉"字,据此可补《说文》之阙。  相似文献   

13.
《开母阙铭》之"木連理於條"之""应为"芉",旧释为"芊"、"竿"欠妥。"芉"是"干"之后起字,汉代常见,但《说文》无"芉"字,据此可补《说文》之阙。  相似文献   

14.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入《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文中注释部分,如"吾与汝毕力平险""隐土之北""跳往助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无拢断焉"等仍需完善,特提出几条建议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1):16-17
名家小资料: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县北杨村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研习儒家经典,从事教育活动,提出了系统的经世致用、重实学、重习行的教育理论。他的与教育有关的著作主要有《存学编》、《存性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教育思想要点:学校,人才之本也实才实德之士习行教学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A1):117-118
本文立足于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从"立足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主体""利用先进技术""教师优化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对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充分发挥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载体优势,继而促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处世思想是以"道"为核心,基于对"道"的特性、运行规律及"道"化生万物理论认知的基础之上。《老子》的处世思想主要包括:"见素抱朴""虚静""无为"的生活态度;"不敢为天下先"与"柔弱不争"的处世观念;"身不居功"与"功遂身退"的旷达情怀。《老子》的处世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王力《古代汉语》中的《史记》选文注释进行研究,指出"行"应为"行伍"之义,与"将"连作"将行";"是自明扬"之"明"字,教材注释准确;"蒙灌氏姓"之"蒙",应释作"继承"。  相似文献   

19.
《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近年来,《将进酒》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但近年来研究者对《将进酒》"作时"、"不复""不愿""不用"的运用、"主人"的解释"、五花马"的解释"、将"的读音等方面的探讨,还存在歧见。作年有开元二十四年、天宝十年、天宝十一年等说;"不复"、"不愿"、"不用"在不同的文本中有不同的运用;"主人"有"作者自己"、"元丹丘"两种解释;"五花马"也有毛色呈五花纹的马和修剪马鬣为五瓣的马两说;"将"有三种读音,即jiāng、jiàng、qiāng。案之史志文献,佐以出土材料,结合李白诗作及其交游,对上述问题加以考论。  相似文献   

20.
原释文"五殺"当为"五穀","五穀不举"相当于"五穀不成";"馀","馀食"之义;"鱼"应隶定作"粟",泛指粮食;"曷"为""字,通"敦",训作"丰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