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应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功能、深化主题、修辞以及提供弹性空间的作用。模糊语言的成功使用可以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文学意境时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填补空间的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因此,对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适当保留模糊性。以让读者去创造,发现原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适当保留模糊性,以让读者去创造,发现原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毛泽东诗词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模糊特点的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且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读来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都存在模糊性这一基本属性,即并不是所有的用词用句都是直白的、精确的。这种基本属性使得语言运用下的产物之一——文学作品,具有令读者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文就英美文学模糊语言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翻译工作或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委婉、含蓄,毛泽东诗词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模糊性特点的数量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且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读来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徐多毅 《文教资料》2008,(16):36-38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五千年没有中断且历久弥新的文明.诗歌在中华文明史上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不光因为它字字珠玑,还因为模糊语言大量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品语言的模糊性,它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展人们的艺术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这也正是模糊语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把文本中的不确定性空白视为一种“召唤结构”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能力 ,概念外延没有明确界限的模糊语言留有想象的弹性空间 ,能创造美的意境 ,传达诗的意象 ,因而它在文学作品 ,尤其是诗歌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李晟瑜 《江苏教育》2012,(25):47-49
小学美术模糊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教学艺术,旨在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思维的空间。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教学艺术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和"境界"。而模糊教学就是小学美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境界。所谓模糊教学,就是在教学审美、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模糊信息、模糊语言,用模糊含蓄、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为学生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3,(22):186-187
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是意义未定性和读者期待视野。诗歌语言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意义空白和想象的空间。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使译者对原诗有不同的阐释,从而给出了不同的译文。该文从语用模糊、意境模糊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对《江雪》的四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古诗英译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的交际性与文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交际中到处充斥着模糊概念。模糊语言在交际中会起积极作用,但有时也是语言陷阱,为欺骗和谎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模糊语言的交际性产生于逻辑错误、语义模糊、文化知识缺省、语用模糊等交际实际和策略中。模糊语言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模糊性使文学艺术具有了想象的多维空间,以及交际者有意地追求一种言外言、话不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具有美学功能及弹性、修辞、深化主题等几个重要语用功能,提出模糊语言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艺术空白,促使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白”,从而感受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成为“作品的真正完成者”。对模糊语言在文学中的语用功能的研究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达到从更深层面多视角透析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周文法 《考试周刊》2023,(11):69-72
《烛之武退秦师》最为精彩的艺术应该是“空间”之美——言简意丰,留给读者很多的想象,主要表现在事件发生的背景介绍不多,露少藏多,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作品的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人物语言简练含蓄,点到为止。这样的语言特色可使读者在阅读之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由此获得更加深入、更加完整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用模糊的视角,通过对《雷雨》及其英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实例分析,认为译者应尽量使译作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与原作给原文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一致,只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佟娟 《语文天地》2015,(7):61-62
"诗词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谢冕《论诗》)诗歌词曲的寥寥数语,简约而不简单,语言的不连贯性、跳跃性,给读者更多想象的思维空间,能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正是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人们用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语表与语里既对立又统一的模糊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而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又带来了无限性、灵活性、多样性,给听、读者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缺少显性的外在衔接手段,主要是以意统形。汉语诗歌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语言凝练的特点。因此,诗歌主要依靠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得读者对语篇的意义进行重组,从而形成连贯。这种想象与联想其实就是诗人创造出的一组相关的意象,通过这组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把意象分为时间意象、空间意象、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来探讨意象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离开了想象是不可想象的,想象既是培养创造力的手段,又是其目的之一。语文创造力逻辑地内涵了语文想象力,想象力既是创造力的构成部分,又是激发创造力的主要诱因和前提条件,还是语文创造力得以表现的一种形式。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而语言主体的想象则使这符号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嗅、可以触摸、可以驰骋、可以操作、可以纵横扩展的生命空间。想象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形象进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言符号具有指代功能,而这种指代功能使得客观存在可能成为主观存在,使物理事件可能成…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语法的包容性特点与意境的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典诗词中,语法的包容性体现在词性的多元、词序的"反常组合"以及语义的模糊与不确定性等方面。语法的这一特点突破了语言常规,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造成了古典诗词意境的多元,收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修辞和句法的模糊上。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不清,即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充分条件,提供了审美的广阔空间。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于精确美、含蓄美、幽默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