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了一些”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格式。格式的语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太A义”、“变A义”和“更A义”。语里意义在形式上往往有所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形式标记、形容词“A”本身的褒贬义性质和说话的语境心理。  相似文献   

2.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法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功能范畴假设等规则检验,说明两个"了"的句法位置不同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X都X了"是汉语中常用的口语格式,本文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句法特点、语义类型、语用功能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时间副词"刚"和表示完成意味的动态助词"了"何时可以共现,以满足句子的自足条件;何时二者取其一,才不会造成语义多余和重复表达,这是外国学习者比较困惑的地方.本文旨在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刚"能否与"了"共现的问题,以及共现的条件,规律及其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6.
汕头方言的连词"了"本义表示时间顺序,在语篇中共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功能:表示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的连接功能、表示"追加信息"的添加功能、表示"追问"的反馈语功能和用于话题和话轮处理的话语标记功能.这些语篇功能是连词"了"语法化的结果,语境顺应、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隐喻机制对连词"了"语篇功能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A了一点"是现代汉语量级表达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格式的分析得出了"太A了一点"是一个委婉否定格式的结论,表达说话人不认同、不满意,同时也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一种委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了1"和"过"是最常用的动态助词."了 1"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着眼于对现在的影响; "过"放在动词后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与现在无关.正是这两个时间点上看上去有明显界限的词,在一定条件下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本文将在解析"了1"语法意义的基础上,用"过"替换作比较研究,探索与"了 1""过"系联的动词对替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A点儿"多用在祈使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程度、数量的略微增加或减少;在语义上具有明显的述人特征;语用中一般表示警告、提醒、叮嘱,既表达说话者的关心挂念,也显示出双方关系的亲近.  相似文献   

10.
浅谈"A就A"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玲 《文教资料》2008,(28):272-273
本文以"A就A"格式为研究对象,从格式构造、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及语用四个方面并结合"主观性"来细致描写这个格式,以求对这一格式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一格式是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格式,表示的是一种"没关系"、"不要紧"和"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了"("了2")的研究发展状况呈现为逐步拓展深入的三个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全面探索发展阶段和拓展应用研究及深入阶段.目前,对"了2"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如:句式结构、功能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等;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创新研究方法,与多学科研究相结合以推进"了2"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作动词使用的"死了"表示消失,失去生命;当它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能单独使用,仅表示程度.对这种作为程度副词的"死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对能够进入"VA死了"结构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特点归纳和原因分析,得出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并分析了"VA死了"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N"这一结构虽然不符合现行的语法规范,但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宽泛的语法功能和较高的语用价值,且在语言表达中,亦可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有着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14.
"A多了"和"A得多(了)"两种格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所表达的表层意思基本不变,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两种结构在内部结构、深层语义以及语用价值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两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特点:(1)"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内部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特点;(2)"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整体意义、句法、语用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两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特点:(1)“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内部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特点;(2)“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整体意义、句法、语用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一种中西文化共有的语言现象,是利用含蓄、婉转、文雅的语言代替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从而起到修饰或美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先生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一些汉语委婉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即:汉英委婉语的翻译不是简单的语义转换,而是需要建立在充分考虑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翻译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法构成、语义类型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A不AB"格式。其内部语义关系主要有选择关系和并列关系。在语用方面,"A不AB"格式是口语色彩较浓厚的语法格式,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语义清晰,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四音节的"A不AB"格式是人们追求语言表达简洁明了,从而保证日常交际有序顺利进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转眼”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动词、名词、副词三种词性。文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从三个平面角度分析“转眼”:语里意义方面,简述“转眼”的语义演变,阐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内涵;语表形式方面,说明“转眼”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特点;语用价值方面,主要讨论“转眼”在句间和语篇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A了去了"短语为研究对象,首先着重分析了它的语义、语用、句法特点;其次对"A了去了"的内部结构--述语"A"、程度补语"去"和两个"了"进行逐个分析;最后介绍了该短语的五种异形同义短语,以期对"A了去了"短语作出多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