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才团长     
我们团长徐国稳,从当战士、排长、连长到侦察科长;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历次抢险救灾,无论是当战斗英雄,还是普通一兵,他从不表功,他言:“咱没这习惯”。但有一点,他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当报道员时练的写作基本功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谦虚的人容易接近,这句话在团长那里得到了验证。别看团长身材魁梧,但很平易近人。我初当报道员那阵子,采访个班长都语无论次,甭说采访一团之长了。可是后来有次采写参谋长的报道硬是把我推了上来。参谋长是团长治部下,团长对他知道得最多。那天,我上门找团长,硬着头皮喊声报告,一进屋,团…  相似文献   

2.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某炮兵团团长丁建凡不但军事指挥和管理上有一套,笔杆子上也颇有功底,仅在团职岗位上就发表军事论文100多篇。走进了团长的卧室兼书房着实惊我们一跳。书架上那盈尺的一提报刊上都有他发表的文章。且涉及题材面广,仅是论文就涉及军事训练、行政管理、后勤工作、军事心理学、教育学等炮兵部队的各个专业尖项。其中,《军事领导集团心理结构的优化》,柿场经济条件下部队管理遇到的新情况》两篇论文分别被收入辉事领导心理学》和《新时期管好干部带好兵方法谈》两本书中。身为部队主管,工作千头万绪,哪来那么多精力和时间选课题搞研究写…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08,(19):20-20
1993年11月,我们访问伦敦,英国议会外交委员会的5位议员问我,现在发展上海,是不是要取代香港?当时是在英国议会的一个大厅里,我抬头望见宽敞的大厅有许多盏灯。我有感而发:在这个大厅里,不应只有一盏灯,而应该有许多盏灯;在中国也是一样,她需要若干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执笔作文章,妙手织锦簇”是秀才们的事。然而,某炮兵团团长岳中强,却和新闻报道络下了{了情。5年前,他上任这个团军事主官,荣任了该团报道组组长。这个组长,可不是聋子的耳朵———一摆设。要写文章、要抓线索、要审改稿件、要给报道骨干传授经验和方法。5年里,集团军评的报道先进单位里年年有他们。下面就是岳团长抓好报道工作的一组小镜头。镜头一:追回失实稿件去年7月的一天,报道员小沈赶写了一篇稿件,时间急,没等审核,在岳团长办公桌上留了个纸条和稿子复印件,就匆匆忙忙向车站赶去。刚刚开会回来的岳团长一看稿件有水…  相似文献   

6.
颜野 《云南档案》2013,(4):17-18
1867年8月侣日深夜两点钟,在伦敦梅特兰园路马克思寓所的窗户里,还亮着灯,绿色灯罩下透射出的光线,淡淡地照在写字桌上的一封信上。信这样写着“亲爱的弗雷德,这本书的最后印张刚刚校完并于昨日寄出。这样一卷就完成了,之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真诚地感谢你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说起某团团长孙铁成关心支持报道组抓新闻的事儿,那可是纸里裹着火——透亮。要不官兵咋赞扬他是背着“新闻篓”的团长呢。不妨我们就从他的“篓”里掏出几个小故事,以飨读者。   现场会上“抓活鱼”。年初,团里开了一个两业生产现场会。没开会之前,团里上上下下就开始为此忙开了。一天,孙团长信步转到了现场会办公现场。转了一圈,他看到前面几个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都已经更换一新,惟独最后一个大棚的薄膜没有更换,数一数,上面竟补着 43个补丁。这是二营“承包”的大棚。别的单位都换了新塑料薄膜,他们咋没换呢 ?凭着敏锐的“新…  相似文献   

8.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9.
严国辉走马上任通信团政委岗位时,由于干部紧缺,团报道组没有新闻干事,只有两个兵报道员。“其它单位报道队伍都由专职干事、大笔杆子组成.咱团就那两个小兵,成不了多大气候。”当严政委着手抓报道时,有人这样说。小人物也能钓大鱼严政委开始物色报道员,壮大报道队伍。或许应了他那句“小人物也能钓大鱼”,陆续到报道组来的都是兵,报道组也成了兵们的“天下”。连年来,通信团的新闻报道工作一直走在集团军团级单位的前列,多次受到军政治部门表扬。两次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群兵们写出了“港澳区徽区旗”图案设计者肖红的人…  相似文献   

10.
新婚燕尔选择旅游欢度蜜月,想要以时尚浪漫之行来庆祝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满脸幸福向亲人们告别,可令众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最后的笑容,他们向往的旅游胜地竟成了他们的葬身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川藏线上英雄汽车兵张洪所在团队的荣誉室,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9块新闻报道的奖状牌。它似乎在向人们默默述说,这是团党委一班人用明智换来的。请看他们昨天的故事。团长孙玉进,除了勤奋工作外,那就是爱窜报道员的门。只要他发觉什么可写,先谈起自己对那件事的看法,道出它的新闻价值所在,然后就同报道员研究思路,寻找角度。去年4月,他突然敲开宣传股  相似文献   

12.
他们为什么这样“红”本刊记者戴晓明北京铁路分局的档案工作搞得很红火。人们都这样说。6月4日─5日,记者参加了他们在怀柔北召开的档案工作暨双先表彰大会,就亲眼目睹了他们的那股红火劲儿。会上有一项内容是评比95年度10件大事。由主抓档案工作的领导,分局办...  相似文献   

13.
以"老"自居的IT老兵们应当早日奋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IT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太高职位,也没有什么权利,所以常常自嘲为"IT老兵"。在实际的采访中,笔者就碰到过很多这种"IT老兵"。在企业中,这些"IT老兵"可能是企业中长期从事IT技术开发或者维护的人员,也可能是一个没有实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15.
大写的兵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是兵,就要像画面中的士兵那样龙腾虎跃,冲锋陷阵。是兵,就要经历战场和训练场的炮火硝烟,出生入死。面对画面,我们对“当兵习武、练兵精武”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验。摸爬滚打是兵,站岗执勤是兵,冲锋陷阵是兵,流血牺牲是兵。而士兵最本质的内涵,是习武精武。因为习武精武是士兵的天职,是保家卫国的根本,是战场上打得赢的保证,是减少流血牺牲的必须。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必须经历这样艰苦的磨砺。这是一群大写的兵!从这群龙腾虎跃的年轻官兵身上,我们读懂了兵的含义,看到了兵的…  相似文献   

16.
赵倡文 《档案天地》2023,(11):18-20
<正>在河南省沁阳市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抗战时期,沁阳市山王庄镇山王庄村一位名叫郜德纯的农民曾徒手杀了一名日本兵。徒手杀日寇!这到底是民间传说的抗日神剧,还是确有其事?笔者为此进行了深入挖掘,发现这是个真实的史实,只可惜英雄杀敌后不久,即被汉奸所害。然而,令人可喜的是,在那兵荒马乱的漫长岁月里,郜德纯的幼子郜永芳不仅在母亲的拉扯下慢慢长大参加了革命,而且还依靠我们党为父亲报了仇雪了恨。  相似文献   

17.
为他人作嫁衣,我觉得是编辑的一种自谦之词。编辑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许许多多的人并不认为如此。如果作家们和评论家们以及所有成了某种大家的人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8.
说长道短     
关于“世界奇迹”排名的质疑说长道短提起“世界第八大奇迹”,许多中外人士都知这,那是指70年代震惊世界的我国考古大发现——西安市秦陵兵马桶。这一至《的由来,是法国前总理希拉克80年代初参观秦陵兵马低博物馆时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七个奇迹,现在秦俪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个奇迹。”从此,秦陵兵马俪是“世界第八大奇还’之说就迅速流传开来,遍布全球;有关秦陵兵马俪的各种宣传,至今还都喜欢把它冠之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名。这一称谓似乎已成定论。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当之无愧。然而,它是否应排行“第八”?…  相似文献   

19.
我们解放军分社有那么两三个人办了一本《世界军事》,每期10万字,每期一元八角,到第六期已发行了7万份,他们想奔10万、20万份,军事杂志也有好几本,他们居然能发展。主要是他们办得比较活泼,有趣味。因此我想,我们的新闻杂志太不活泼了。本来新闻杂志应是最活泼的,但是都要去讲道理,而那些道理是如此的难讲,干巴巴的,人家懒得看。这就难以使人愿买。我看《新闻记者》杂志,应取之于全国记者的生活,又面向全国广大老百姓,在这中间少夹一些道理性的文章,这样才更受欢迎,否则既浪费了记者的生活资源,又使刊物办不下去。记者的生活资源太丰富了,干巴巴地在那报上写一点,丢掉的正好是生动的、人们想看的、又是新的。大多数人们从来是热爱生活,而不是热爱研究道理,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0.
最富的乞丐     
下雨了.三个乞丐从不同的方向来到同一棵树下。为争一片干燥的地皮,相互打了起来。由于各不相让,谁都没占到那块不漏雨的地方。雨越下越大,最后他们达成协议,谁最富,谁坐在那片最浓密的树荫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