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多年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了“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定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陈先生还根据被仿拟的“特种既定形式”把仿拟分成两类:一类是拟“既成的句法”的,一类是拟“既成语调”的。五十多年来,随着修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仿拟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精细。仿拟的对象不只是既定的句法、语调,还有词语,段,仿拟的表达效果,也不只限于“讽刺嘲弄”。  相似文献   

2.
仿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有意模拟某种既成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方法,积极的仿拟大都能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几首仿拟诗,取旧翻新,寓庄于谐,幽默泼辣。《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副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拟古”,即仿拟古人,指东汉诗人张衡,他的《思愁诗》共四首,形式相近。姑以第一首为例:  相似文献   

3.
写文章,学点“仿调”术,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平添无穷魅力。“仿调”,指仿拟既成的格式或语气。鲁迅在《崇实》中写的一首诗,就是仿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其诗是:“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这首仿调诗,语言活泼有趣,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无情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有人曾仿《黄鹤楼》的前四句作题  相似文献   

4.
仿拟是为追求新颖别致、幽默诙谐等辞效目的,人们有意模仿所熟知的固有的语言实例而拟造出新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段。从仿体的形式来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包括了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类型。网络语言中之所以会大量使用仿拟,与仿拟主体(网民)求新求简的语用心理及其在构建网络话语文本中特殊的修辞效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仿拟,是为了使语言生动幽默、诗文别出新意而故意仿照既成格式的一种语言形式。仿拟在形式上是“旧瓶装新酒”,仿拟方法一般有仿词、仿句、仿文几种。巧妙地运用仿拟,能匠心独运地突出人和事物的本质,给人—种似曾相识而又出人意料的感觉,令读者耳目一新。1.仿词:比照现成词语,临时巧妙地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一般分为:(1)反义连用:以反义联想为基础,临时仿造出意义相反的词语。如:①读者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其实却是一条“旧闻”。(2)近义类仿:以近义、同义的形式,临时仿造出意义相近的词语。如:②过去,不识字…  相似文献   

6.
仿拟是一种修辞格,指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多用于讽刺嘲弄。仿拟诗就是对前人诗作的格式、文字或含义进行改动而写成的诗。现把笔者搜集到的数首“仿拟诗”抄录如下,以飨读者。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冯彻因直言劝谏而被革职,并被发配到辽东充军。因好心不得好报,他在悲愤中套用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中的  相似文献   

7.
“仿调”,仿拟之一。指仿拟既成的格式或语气。 写文章或说话,学点“仿调”术,能使文章语言流光溢彩,平添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罗卫贤  赵晶 《现代语文》2007,(10):113-114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奠定了现代修辞学的基础,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力作,他在书中把修辞格分为三十八种,其中就有"仿拟"这种修辞格.陈望道先生说"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  相似文献   

9.
鲁迅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作“人生识字胡涂始”。在此文中,鲁迅释题说:“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被鲁迅称作的“翻造”,修饰格中则所谓“仿词”,又作“仿拟”、“仿化”、“仿用”,就是在固有的词或句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来的新的词或句子的一种修饰方法。 鲁迅先生对仿词的运用别出心裁,有其鲜明的个  相似文献   

10.
略谈鲁迅作品中的省略号宁夏孙郁方对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研究,可谓详而又透,但研究其标点符号运用的文章却似乎尚不多见。这个题目虽小,但并非没有价值。“五四”以前没有标点符号。鲁迅是在文章中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那一批文化新军中的一员。在鲁迅作品中,标点...  相似文献   

11.
仿拟是修辞格之一.指故意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仿拟诗是运用仿拟手法作诗.它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是作仿照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改动部分词句.使之变为一首有新内容和富于幽默感的诗。仿拟诗又称戏仿诗、依拟诗、套改诗和剥皮诗。仿拟诗如果写得好,能取得“旧瓶装新酒”,表情达意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三首现代名人的仿拟诗.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拟对比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选编问题,阐述鲁迅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状况.从鲁迅作品的思想精神以及艺术风格、符合中学生认知等三个方面,剖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鲁迅作品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增加鲁迅作品选编的文体、注意作品的递进性、适当...  相似文献   

1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鲁迅在他的小说集《仿徨》扉页上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籍以表达他在漫长的斗争历程中的理想,探索和追求。而这种思想、感情和愿望,又往往直率或含蓄地在他的作品结尾表达出来,表现了作者为了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发出的深沉的呼唤,进行执着的探索。这,可以说是鲁迅作品结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鲁迅曾经说过,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确,在鲁迅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鲁迅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借助于它,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反语的成功运用,有力地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巧妙的斗争本领。因此,对鲁迅作品中的反语仔细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这对于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充分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刻含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仿名     
仿句是仿拟格的一种。"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根据陈望道先生所下定义及所举的例子来看,陈先生所说的拟句应包括两个方面,仿拟语句的和仿拟篇章的,我们称之为仿句和仿篇。这里只讨论仿句。  相似文献   

16.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郭尧  刘腾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36-138
在鲁迅的作品中,“坟墓”这个意象频频出现。对于鲁迅来说,这一意象中包含着两大主题信息——“埋葬”和“留恋”,这两种共存的情感在鲁迅作品中有明显体现。通过解读鲁迅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对鲁迅作品中“坟墓”这一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挖掘出鲁迅作品中一系列“坟墓”意象传达的关于生命、生存的意义和苦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人们认识鲁迅、学〉-7鲁迅作品的主渠道,然而在一些小县城的职校或农村中学,却出现了“学生厌读,教师怕教”鲁迅作品的现象,笔者究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丽艳 《考试周刊》2014,(31):42-4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马韫睿 《林区教学》2022,(10):72-75
鲁迅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是其多次被编入语文教材的原因之一,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背后复杂的情感思想使得部分学生叫苦不迭。利用分“镜头”阅读鲁迅作品,分析鲁迅作品与“镜头”语言的共通之处,引入“镜头”对比教学思路,并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此体现“镜头”对比思路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可行性与直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