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如果说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般娇羞,遮遮掩掩;那么,我要说日本作家清冈卓行手下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更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那般朦胧,百看不透,令人浮想联翩,意兴盎然。作者一开篇就这样写道:“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地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这里作者着  相似文献   

3.
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以下简称《米》)选人高中课本第二册.大家对断臂女神缺憾美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细细品读《米》作,反复斟酌众人的解说、举证,发现了一些让人糊涂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一出土,它的残缺式的完美便震惊了艺术界。艺术家们一方面对它的美不遗余力地推崇着,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断臂进行着元休止的猜测和努力而无助的补救假设,但最终所有的复原企图都成了画蛇添足。日本的清冈卓行就对这些复原企图表示了愤怒,并且用的是艺术的名义。细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不难发觉清冈卓行只不过是借之阐释自己的美学观念罢了,他对维纳斯雕像断臂不可复原的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5.
阅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可以一气呵成,但思考的目光却可以一直驻留于作者用情感挥洒成的文字中;驻留于作者留给我们二度创作的想像空间中;驻留于作者对断臂维纳斯缺憾思绪的旋涡中。  相似文献   

6.
7.
姚炳辉 《学语文》2004,(2):12-12
一、语言上“虚实相济”作者开宗明义,亮出观点: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很坚决,很主观,不容分辩,大有强迫人接受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如此秀丽迷人”,全在于“某些东西”烘托;不错,“某些东西”是有两个定语限制,但寻思究竟,又恰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读完第二段,似乎有些着实。作者既感到这是“从特殊转向普遍”的“飞跃”,也认为这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其中“普遍”、“完整”无疑即“某些东西”,相对于它们的是…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出自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之手。观点新颖精辟,语言生动富于思辨。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有些语句存在着语病和不合乎汉语规范的现象。现仅从汉语表达规范要求的角度,试对课文中一些语句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余兴龙 《学语文》2002,(4):12-1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理解文意的本领; 2、领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以学生讨论。教师解疑为主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有关维纳斯的传说、欣赏其图片,对其美的特征进行体味;  相似文献   

10.
11.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尹薇 《教育文汇》2003,(10):37-37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幅著名的石雕像,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在文章中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双臂残缺,不但不对此感到遗憾,相反,认为它‘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我先布置了以下几个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理念尤其要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对此作了丰富的阐释。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写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一篇审美内蕴丰富而且富于争议的美学随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审美素养还比较欠缺,要想让他们完全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接受作者的美学主张是一件不切合实际的事,更何况,这篇翻译过来的文章,很多的语言非常抽象,晦涩难懂,所以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新的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是共同探讨的关系,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那么根据这样的教育观念来设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我把引导学生自读与讨论作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从这堂合作探究式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它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审美悟性,也丰富了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理解本文观点,了解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6.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在巴黎卢浮宫有"镇宫三宝",这三宝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失去部分头颅的胜利女神雕像,再就是我们课文中提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对于米洛斯的维纳斯,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这是神品中的神品。翻开彩页,欣赏一下米洛斯的维纳斯,大家觉得她有何特点?生:面容俊秀,身材匀称,端庄妩媚,双臂残缺。  相似文献   

17.
杨芳迪 《学语文》2004,(11):20-21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各不相同,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然而,美又有绝对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眼中,维纳斯因偶然“遗忘”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清冈卓行是从雕塑艺术角度欣赏维纳斯,还是从人生角度来探讨人生的残缺与完美,让人浮想联翩。于是,读过清冈卓行的散文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读者对其及其文章的赞美与批评也就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9.
王凤莲 《中学文科》2007,(9):138-138
米洛斯的维纳斯向我们展现了因失去双臂而拥有的美。人人都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缺憾就是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来凤华 《现代语文》2002,(11):49-52
一、教学目标:l、把握作者基本观点。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探讨作者的基本观点。三、教学难点: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观点。四、教学设想:初读《米洛斯的维纳斯》可感知其基本意思,仔细钻研,又可能觉得有些难句似懂非懂。其实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