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有不少小说写到虎,主要有义虎、媒虎及化虎(人变化成虎和虎变化成人)三种类型。小说通过对虎的描写,彰显人类的伦理道德,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对中国虎普遍关注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文化背景。从畏虎、崇虎、打虎到护虎四个阶段,便是人类对“虎”态度发展衍变的心灵史。这个过程中,“虎”意象的不同蕴涵历时性存在的同时,亦有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因袭而形成共时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国是多虎之地.虎的普遍存在,反映了当时生态环境的优越.中国史籍中不乏人虎和谐相处的记载.出于生存需要,且智识的局限,人类长期视虎为害敌.近数百年里,由于火器的应用,终于灭绝了绝大多数虎类.淮北的开发远早于江南,汉唐时均有大量的虎事记载,明清时虎迹已极为罕见.江南虎事主要出现于六朝以后,明清时仍不绝于书.不论淮北,还是江南,人类在灭绝虎类的同时,也摧毁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4.
巴尔虎蒙古人的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尔虎蒙古人自十八世纪来一直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和蒙古国的东方省的部分地区,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习俗.巴尔虎蒙古人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巴尔虎服饰,不但使草原牧民能够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同时他们的服饰也是巴尔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服饰与其他部族的蒙古人的服饰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野对巴尔虎蒙古人服饰的款式与材质、巴尔虎服饰中的帽子、方巾、马靴的特点及蕴含的巴尔虎文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的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关于虎形象的塑造,虎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变化直接影响到其在神话传说中由图腾向山神的形象演变,而导致中韩两国神话、传说中老虎形象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是虎图腾在政治权力圈中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周氏虎凤蝶不同于中华虎凤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的深入观察和人工饲养(共养育成功31只),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各个虫态的特征和经历时间及个体发育的规律.通过形态特征(卵、幼虫、蛹、成虫)和其他特征的研究对比,进一步弄清了周氏虎凤蝶和近缘种——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的区别,证明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虎凤蝶.这对于鉴别和研究蝴蝶、保护和合理利用虎凤蝶资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发现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和过程.经过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人工饲养,不仅弄清了周氏虎凤蝶的生态特点和个体发育的规律,也进一步弄清了5种虎凤蝶的形态特征及区别.通过起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揭示出虎凤蝶属Luehdorfia起源于周氏虎凤蝶,是从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进化来的.丝带凤蝶属Sericinus是虎凤蝶属的祖先,虎凤蝶属是尾凤蝶属Bhutanitis的祖先.尾凤蝶属是从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 taibai进化来的.  相似文献   

10.
睡虎地秦简文字处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过渡时期,字体兼有篆书和隶书的特点.字体风格上整体表现出平直化,体势有了横向趋势,章法结字灵活多变,笔画由圆转走向方折,同时伴随着线条的连断、长短变化.逆入横出的笔势,粗细不匀的笔态,隶书波磔特征的隐现,这些都体现出睡虎地秦简字体风格的渐变性与过渡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2.
虎形儿童服饰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以“虎”为装饰意象的儿童服饰。在我国传统儿童服饰当中,虎形服饰当是流行区域最广、最受欢迎的种类,不仅儿童穿着安全舒适,而且是我国传统崇虎敬虎文化的承载系统之一,是驱邪避灾、和谐自然、美感培养等多重意义的整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认知推理的手段,阐释布莱克的《老虎》在社会生活、宗教、神话、政治、哲学和文学创作领域所表现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4.
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为厘清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元结构现象的龙虎崇拜不能割裂考查 ,也不可能出自图腾。八卦的震巽二象是其原型。从类比思维出发 ,华夏龙虎完成从寒暑时序神到生死主宰神的神话改造 ,最后走上忌死求仙之道。  相似文献   

16.
云从龙 风从虎-中国神话原生态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元结构现象的龙虎崇拜不能割裂考查,也不可能出自图腾。八卦的震巽二象是其原型。从类比思维出发,华夏龙虎完成从寒署时序神到生死主宰神的神话改造,最后走上忌死求仙之道。  相似文献   

17.
在罗德亚德·吉卜林的"狼孩"故事中,反面角色老虎谢尔汗多次威胁主人公莫格里、村民、丛林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他恣意妄为,无视自己的行为给其他物种带来的悲剧后果,同时也给主人公的成长带来了精神方面的困惑。吉卜林通过对老虎这个角色的构建,隐喻了生态威胁、下层社会百姓的生存威胁和人性沉沦的诱因等。借助这些隐喻,吉卜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低层社会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忧虑。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中的虎形象是研究汉代艺术思想的重要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巫术元素:它利用模拟巫术,借助虎的食鬼神性,刻虎于墓门以驱鬼碎邪;“虎食旱魃”图像通过模拟巫术,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民间以巫术驱除旱鬼的社会风俗,反映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与大自然抗争的心理状态;升仙图像中,虎既为仙界神兽,又为升仙运载工具,同时具有扫除升仙途中的障碍的用意.  相似文献   

19.
虎形象塑造在人类早期就具有漫画夸张、想象的特征,并且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流播中扮演着多样的角色,象征着不同的含义。严格意义上的漫画诞生以来,虎形象同样成为漫画创作中象征各种含义的载体,同时演绎着更为生动、更为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