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叶散的美学特质由三个层面构成:人格美为其“骨”是核心层;情思美为其“气”是中间层;体美为其“态”是外表层。善良高洁的人格;真切柔婉的情思;高贵、纯美、深婉、曲致的情调;典雅、雍容、沉着、漂亮的语言共同构成苏叶散“精美”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
苏叶散文的文体内质突破、超越了一般“抒情散文”的单一情感层面,而开掘、突进到写人的“性灵”、“。心灵”和“生命体验”层面。其文体形式则实现了“文学趣味性”对“政治抒情性”的超越,“,心灵话语模式”对“主题话语模式”的超越,“感觉描述”对“以形写神”的超越,并突’“形式载体论”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梁衡的山水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致力于物我交融的意境美的创造,追求意蕴深厚的哲理美的抒发,当代散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格化散,将犀利的笔触深入人的灵魂深入,深刻地解读人性中最富生命价值和精神伟力的人格构成,在当代学画廓中独树一帜,并具有开拓性意义。从山水美到人格化,梁衡散创伤的理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单更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著名的评论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文学,从师于巴金等老一辈作家。他尤其喜爱散文这一文体,虽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可他的许多评论也常常用散文的笔调抒写。在散文领域,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真正做¥何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迎接建国5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和总结单复散文的思想、艺术成就,对发展散文创作,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下面,仅从几个侧面,谈谈单复的散文创作。鲜明的时代感单复生张“在这急剧变化、一日千里的现实生活里”,要“加强作品的时代感,要求作家投身于当前的大变革洪流中去,用散…  相似文献   

5.
散文题材的写实美具有多重属性:内容的求真意识与质地的表现性质是散文文体的本体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自身的审美要求;视野的广角摄取与构成的精严选择是散文文体的创作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作者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散文在新的社会政治气候和思想文化土壤的培育下, 已然形成以自由与率直之美、真情与洞见之美和意趣盈溢之美为主要特点的美学品质, 这正是散文写作的文体优势及其赖以征服读者的独特手段和根本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自成一派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文体之美历来为人所称道.叙事抒情的真挚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结构的严谨美和语言的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文体美的要件.这些文体个性的生成,与朱先生在儒家诗教传统的深刻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散要“后采而先意境”,“诗的散”要创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因素和条件为:化景物为情思;具有情感的主色调;主体与客体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当代学发展史上的作诗人和重要散家。在70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经历了由“诗压散”到“散压诗”的创作过程。评论界对臧克家散的研究远远少于对他的诗的研究。其实,臧克家在新诗体建设和散体建设方面均保持着清醒的体自觉,为散体的深化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他的诗没有散化,他的散却有诗魂,好似蓝田生烟的美玉,彰显着“建筑,绘画,音乐的美”的散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本从体学的角度,分析臧克家诗和散的体差异,阐释他融精炼,抒情,采为一体的散创作特色,揭示出“诗人散”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眼于艾青关于诗的具体言论,从四个方面阐论了艾青文体论的核心概念——诗的散文美:即新诗与韵文无关;新诗的语言根本是在于表达形象的;新诗的音韵与语言形象表达的关系;“散文美”与“诗的散文美”的关系。文章最后总结出艾青的“诗的散文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琦君是一位深具傲骨禅心的作家,她习惯于以爱的思维看待世界,以善的目光注视他人;她的作品总是选取或创造美好积极的人生,在日常琐细的现实人生描写中渗透着对人生义理和做人智慧的宣扬,体现了一种超乎个人情感情绪的人文关怀。她是根据自已在情感、心理以及文化上的深度认同感来进行有选择的审美传达,在其散文中展示了许多良好的个性品质,凝结着对人性完美发展的恒久期望和信心,使作品具有积极心理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魏野之诗     
魏野是宋初隐逸诗人, 诗宗晚唐,其诗歌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内容相对贫弱,大多描写清苦幽静的隐逸生活,抒发孤高傲世的隐逸情怀,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构思精巧,幽峭清丽.同时他早年学习白体,因此他也有许多平易浅切的"白体"诗作,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朴闲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泉州民间情歌淳朴真情、扣人心弦.它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具有特色的调式和曲调,谱写底层劳动者、海峡两岸和华侨侨眷的恋情之歌,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内涵,揭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和习俗中真善美的心灵,弘扬了民族优良道德.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苏轼短制散的概念,分析了苏轼短制散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两方面的审美特点。进一步论述了苏轼短制散对宋代散以及苏轼一般散作品议论冗长、雕饰太多缺陷的匡正。  相似文献   

15.
骈文是以对句 (或偶句 ,即甲乙两句之词性按两两相对的位置排列 )为主体构成文章。骈文是指不押韵的文章 ,即是一种散文。散句兼用在骈文中有其必要之处。骈文若变为四六则倾于工整 ,流于俗体 ,失去雄健、华丽、高雅之趣 ,这不只是文体之罪 ,作者本人更难逃其过  相似文献   

16.
一切写作对象只有六类:人、事、景、物、情、理。散文无所不包,便有了相对应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与议理等六大类散文。本文从创作角度对散文品类的样式美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文章改革上,采取的是"以四六为文"、"以文为四六"的办法,将四六对句运用于散行之文中,在古文创作中融入用典,把"道"与四六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四六内容的贫乏。在苏轼的影响下,宋代文章已经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特色,即章奏表启类作品多用四六,其他文章多用散体,实现了骈散共存。  相似文献   

18.
骈散结合之美的生成有其多方面的依据.先秦圣贤典籍中的骈散同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奇偶共存是骈散结合美生成的原始生发依据;文章写作论中讲究骈散并用是骈散结合美的理论生成依据;创作实践中的成败经验是骈散结合美的现实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彭士望的散文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真实有用”。为使文章“真实有用”,他提倡“意”、“法”并重,提倡素朴自然的文风;反对机械摹拟字雕句琢,反对学习股文。他评价了明代中叶以后很多散文作家,尤其是江西的散文作家。他对晚期浪漫主义思潮持批判态度。他提倡“真实有用”源于对明代后期“虚美相高”的学风和文风的反感,而这种反感又来源于对明亡教训的总结,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