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2012,(6):160
2010年3月1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有记者提出,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对此表示,培养各级各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突出解决的一个亮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4.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16):110+112
《人民论坛》大学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一年前在深圳"横空出世"的南方科技大学,把回答"钱学森之问"作为立校办学的使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南科大在回答,其他许多大学也在回答。大学回答"钱学森之问",既要眼睛向外,更要眼睛向内。具体到某所大学,眼睛向外,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培养人才不只是高校问题,基础教育也很重要。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高中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被无情扼杀。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转变观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叶永烈的《钱学森》一书中,有一段文字非常感人: 1955年,在钱学森回国的轮船上,还有一位菲律宾华侨林孙美玉女士。面对著名的科学家,林女士问道:“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问林女士:“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林女...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于北京辞世前留下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徐青森 《留学生》2010,(12):43-4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提出的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对于“之问”的回答,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课题.我仅从个人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其实质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人才成长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敲响了警钟。对于这一教育问题,不能仅从表面来分析,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哲学的高度看,“钱学森之问”可以归因于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地位的漠视、高等教育阶段教师作用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3.
伴随"钱学森之问"被高调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引起中国教育界的热议。讨论范围不仅包括大学,也包括中小学。那么,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回答呢?我觉得,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4.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温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考问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2日,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等出席并回答了相关问题。有记者问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这一话题自大师陨落后的讨论一直被媒体高度关注着,这一有关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否在两会之后得到解决?本文试图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发展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尽管它只是在内心深处翻腾。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不刻意去追求,但不能不幢憬,也不能不思考≯基础教育不应承担所有的责任,但不能不反思,也不该缺失应有的担当,而这一切,近几年又都聚焦在一个问题上:“钱学森之问”。于是,我们又转而来讨论:如何对“之问”作出应有的积极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迄今为止答案找到了吗?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类似于网上“聪明伶俐进来,呆若木鸡出去”的社会抱怨声倒是不少!“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的确是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年来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存在“钱学森之问”问题链上很大的症结,连锁反应导致“钱学森之问”的产生。这个“症结”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要培养杰出人才,需要教育家办学。如何修炼成教育家,成为摆在校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久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