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是在观众的接受中最终完成其创作的。在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影片过于离奇、完全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就阻绝了观众的介入,会使观众无法接受;反之,影片平庸陈旧、缺少主动创造性,提供的想象空间没有超出观众的思维惯性,就会使观众感到兴味索然。这两种现象都破坏了影视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由此,影视作品所提供的审美想象,必须是陌生化与观众的思维惯性的折衷与调和。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的代表姚斯认为,期待视野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限,它决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本文将结合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术语"期待视野",从内容期待、结构期待以及期待视野与情境交融入手,对期待视野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运用进行阐说。  相似文献   

3.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公文写作理论倚重于从作者的视角出发的写作研究,而以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公文写作,则理应将公文的"接受之维"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强调在写作中注重分析"隐在的读者"的存在,分析读者群,分析读者的记忆、读者所处的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读者期待视野,才能实现公文表达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以读者的“接受”作为文学考察的重点,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进中国。接受美学的引进切合了中国新时期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市场的需要,并有助于中国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化,对中国文艺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巨著,不仅注重作品的多义性及读者作用,且其《知音》篇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的层面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同时,刘勰还提出许多独创性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接受美学观点,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通过对《知音》篇理论内涵的描述和分析,以西方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为切入点,分析其与《知音》篇的异同,展示了中国古代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新旧历史小说的对比分析,试图说明审美期待受挫是新历史小说区别于传统历史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历史小说能够获得接受者认同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它的虚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表现出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  相似文献   

10.
吴静  陈勇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37-139
电影《无极》在人们的美好期待下,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尽管观众的反映褒贬不一,但它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接受视域中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接受层面上讲,影视受众的信息接受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验图式"则是相关研究学者在研究了影视受众固有的接受意愿、审美倾向与主观价值选择等方面基础之上构建出来的一种分析模型。这种"经验图式"的存在对影视受众的心理接受态度具有强大的吸附力,要探究这种吸附力的强度与影响就要从源头上对"经验图式"进行解构。深入剖析"经验图式"的形成因子,并在相反的向度解构这种影视受众心理接受模式下的"经验图式"。  相似文献   

12.
当抗战戏剧以能否最大限度动员民众投入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成为衡量其自身成就的最主要标志时,大众化、民族化便成为包括戏剧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指向。沿着大众化、民族化道路,桂林抗战戏剧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重视民众期待视野,从民族心理层面熔融着中华民族的意志与情感;关注大众情感反映,努力创作符合观众心理期盼的艺术作品;遵循大众审美习惯,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承载时代的召唤与期盼。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的世界里,打动观众的往往不是高额的投资拍出的特效镜头、大牌的明星及富有煽动力的炒作,只有讲述人类最基础情感的电影才是沟通观众与电影的真正桥梁,也许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激起所有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社会因素和媒介自身因素的影响,受众观念由最初的“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改变.因此,构建和谐的传受关系,寻求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平衡,成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当务之急.当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传媒发展观念,适时根据受众观念的变化和受众的自身结构与需求特征的变化,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及时调整结构、安排栏目.  相似文献   

15.
论电影音乐对观众接受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因此,"影片在表达感情和抒情的部分使用音乐是最合适的"。电影音乐借助电影的视觉形象使它插上翱翔的翅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感染力,增强了银幕形象的思维空间感,多层次地丰富了画面,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否定大众文化到以费斯克为代表的肯定大众文化的嬗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理论家所处社会环境变化对理论家的影响造成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他们的审美接受推动电影人去生产属于观众的电影文本。当前优秀华语电影的观众能动力既决定娱乐也决定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电影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狂欢的人,在观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电影的观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发生矛盾,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for Britain's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present time. It highlights the range of training opportunities currently available, linking these to government training policies in general and to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this industry. The evolu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ourses, industry‐based initiat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education and media training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financing training are all addressed, together with some very recent developments which may further influenc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raining available over the next decade.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互文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用该成果指导影视作品改编实践。互文理论在改编的戏拟、改编的基本机制和改编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等三方面对改编理论的影响,互文理论合理地解释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卫视台所处的位置,注定要在夹缝间求得生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变革成为必然,泛娱乐化定位的趋同性对电视受众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6-51
从传播学的角度,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是四大名著第二次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新《水浒传》利用当下"电视—视像"改编名著的技术优势,并借助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了《水浒传》视觉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对于小说原著的思想、人物和情节也做了适当的改动,有些内容是全新演绎甚至是颠覆。这些改动一方面体现出编导、演员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迎合当代大众期待视野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