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歌不仅仅是以一种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创造了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即诗歌思想的感人因素和艺术魅力.优秀的诗歌必然是这二者的水乳交融,而给阅读者一种动人的美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古典诗词的美景,领悟诗歌所创立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这正是诗歌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握诗的意境呢?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历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逐层深入把握意境--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不仅仅是以一种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创造了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即诗歌思想的感人因素和艺术魅力。优秀的诗歌必然是这二者的水乳交融,而给阅读者一种动人的美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古典诗词及现代诗歌的教学,我们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着力追求的是作品的意境,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就是建构有机的意象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采用意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意境产生的根源,能更有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4.
所谓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解读诗歌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诗的意境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知其人,知其世,知其法,才能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并获得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着力追求作品的意境,而艺术境界的创造,就是建构有机的意象体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采用意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意境产生的根源,能更有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三者相统一,形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艺术意境的过程。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由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指作家利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经过艺术构思反映在作品中的一种饱含政治观点、美学理想和阶级情感的生活画面或艺术境界。古往今来,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诗歌都有这样一种境界,它强烈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心灵,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的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就要正确地理解意境的特点,深刻地揭示意境的内涵,讲出作品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操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鉴赏的水平。这是诗歌、散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诗歌艺术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我们一向忽略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往往用理性分析这把手术刀把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作解剖得支离破碎。有鉴于此,鉴赏新诗,须让学生通过整体感悟产生心灵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笼统地说,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其核心是要把握诗歌的意境美。也就是说,审美鉴赏所获得的是审美总体效应。那么如何去把握诗歌的总体意境呢?这就有必要分析一下诗歌鉴赏的心理特点。实际上,在诗歌鉴赏中,主体(鉴赏者)在对客体(作品)进行鉴赏时,其方式、过程、步骤是有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诗歌艺术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我们一向忽略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往往用理性分析这把手术刀把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作解剖得支离破碎。有鉴于此,鉴赏新诗,须让学生通过整体感悟产生心灵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诗学历来都强调的一种艺术境界,要求诗歌创作中使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物境互相交融、和谐统一。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可激起欣赏者无穷的审美联想。因而,在诗歌教学中应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展现诗歌形象,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诗歌教学只停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都,所以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美的教育,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从文章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理性分析,可以说这是对诗歌的肢解,因为中国诗学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性观照和情绪体验,所以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分析上,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误区,因为中国诗歌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悟和体验。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入境——审美感知阶段“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境”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中的“味摩…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品悟意境这个角度来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学作品,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的这句话从实质上道出了诗歌教学应立足的方向。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等。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成为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进行意境分析,就是要求学生将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0.
意境,在诗歌中是指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想像和联想,从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如果在考场作文中巧妙地创造意境,使意境再现,相信考生的作文也会更上一层楼,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