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中英文旅游宣传资料在语言及文化上的区别,剖析翻译目的论对于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而阐述目的论指导下旅游资料的直译、增译、改译、缩译、释译、类比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之一是数词的使用,数词的翻译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至关重要。译者应根据数词的实指和虚指等不同情况,采用直译、减译、淡译、增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在国内翻译界造成了很大影响。该丛书由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先生所撰稿的译文集结出版,受到了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喜爱。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意译、增译、减译和替换四个方面探讨了张培基译文(以下简称"张译")中所使用的归化翻译策略,认为张译中的漏译、误译、增译、改译等现象是译者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的体现,是散文翻译中较好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英汉和汉英广告翻译中出现了改译现象。尽管广告改译在广告翻译中使用的频度非常高,但广告翻译中的改译也应该有一定的度和原则,对其进行评价也应有一定的标准。文章提出了广告改译的度和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广告改译作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对翻译中的目的论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意义,然后从删译、增译和改译三个方面探讨了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后殖民语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电影翻译提倡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同,后殖民理论给中文电影片名英译时异化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面向英美观众的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抵抗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确立其文化身份、促进多元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翻译策略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把“等值”放在首位,要求译作尽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原作保持“对等”,但传统译论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一点,即有为数不少的成功译作在分析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原作做了相应的增、删、改等调整。事实上,国内外翻译界已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和国内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在实践中,译者应打破传统译论的束缚,从潜在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晨婕 《现代语文》2013,(7):147-150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剖析英若诚汉译话剧《推销员之死》的过程,包括译前的选材与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的话剧翻译活动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顺应译语受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英若诚选择汉译《推》剧顺应了当时中国受众的内在需求,选择增译、省译、套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顺应了中国观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同时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马君武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翻译家。他的翻译涉猎面广,因此成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继严复、梁启超、林纾之后的第四位翻译大家。其翻译活动及翻译成就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对马君武的生平及译事略做概述,是以对其不平凡的一生及其翻译成就与影响的敬仰与怀念。  相似文献   

10.
<落叶哀蝉曲>多次被各翻译名家译成英文,其中庞德、翟理斯和韦利的译文最具代表性.三位译者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遵循各自时代的翻译规范、选取了各异的翻译策略,从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译诗.译者如何在双重制约下制定翻译策略,将影响到译诗能否被译入语世界顺利接受.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的可译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译性,以及归化与异化在文化层面上的不可协调性构成了文化翻译的悖论.对这种悖论的认知能使译者始终保持理性的翻译思维,并促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在文化翻译中随机择法,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实现文化信息的多元补偿.  相似文献   

12.
何佳颖  金铠 《海外英语》2020,(7):120-121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典故的广泛运用是唐代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翻译质量决定了原诗意境能否成功再现.该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从直译、意译、增译、改译四个方面阐述唐代诗歌的典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全过程——从本的选择、策略的选取到译的接受,无不受到权力话语的制约。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操控的行为,因此必须借助权力话语理论,才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化与领域的拓宽.从而从多元的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译读是学翻译过程中一个能动的主体,读对译语本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由于读的审美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主流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有所不同。译对译读语言和化审美特征的关照以及对译读情感需求的关注是影响学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商务汉英翻译需采用套译、回译、直译或音译"加"注、语意翻译、改译、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传意翻译等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说明书翻译既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跨文化交际。说明书译文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种产品是否具有海外竞争能力。从说明书的交际目的入手,介绍了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明确了说明书的翻译要求,选用两个典型的说明书翻译实例阐述了遵循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可以使说明书翻译实践更灵活、更准确。如果译者在说明书汉英翻译实践中注意使用一些翻译策略,并灵活采用增译、删译、简译、改译、意译和直译等翻译方法,说明书的译文质量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体类型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由译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的。广告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诸放在首位,实施归化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延续作品的艺术生命,熊式一将英国话剧"Lady Precious Stream"改编为中文话剧《王宝川》,这也是他热爱艺术事业的表现。这一自译行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包括增译、减译、改译和增、减、改综合等,使《王宝川》舞台演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尤其是译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译)为本。有必要研究译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20.
汉英校园标语的功能翻译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以校园标语的英译为语料,基于功能翻译批评的视角,亦即在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种功能翻译策略指导下,通过对校园标语英译平行文本的分析和评述,探讨功能翻译观对校园标语英译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