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有着清晰的指导."课程思政"中德育教育的顶层目标是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全面育人,德育为先.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以创新的阅读方法为抓手,为学生搭...  相似文献   

2.
<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简言之,学科教学要体现教育的基本功能,立德树人。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蕴含许多德育因素,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以及初中学段的学习任务,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让英语教学更具教育性。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目标和方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活动育人”,要求通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和实践体验的德育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孔繁如  李会  金灵花 《动漫界》2022,(20):70-71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从娃娃抓起.德育关系着幼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德育的理念贯穿人类学习的始终.在幼儿园各类指导用书中,幼儿品德培养也都处于教育工作的首位,促使教师更加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方面也都向"德"倾斜.参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具体思路,我园制订了德育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对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结合中小学九年一贯制教育实际,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引,立足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从德育目标一体化、德育课程系统化、德育活动常态化、德育评价过程化和教育队伍整体化,探索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实践路径,构建整体化德育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全面领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应树立大德育观,遵循中小学德育规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德育实践经验,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可以引入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强调教师应注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需要学校重视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将德育融入教学管理;需要教师深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发展,做到知行合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课程性质做出明确定义,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号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广州市.执信中学秉承“崇德瀹智”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以“还师生完整的教育生活,促进师生主动发展”为育人理念,构建立体化、形象化、多元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体系,从不同层面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式德育活动,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四层金字塔”的育人形态,即一个核心、两个保障、三种结构、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德育是中小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既定的情况下,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育德",深入进行方法论的思考。2020年,《江苏教育》(班主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下,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六大路径,全面关注德育工作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并进行研究、推广。主题:(1)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2)班级生态建设;(3)学生(品德)评价;(4)作为课程的班会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使命。所以新课标也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作为一门富含立德树人教育元素的人文基础学科,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中小学学科德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德育主体的缺位,德育体验的缺失,学科特质的缺席导致学科德育弱化。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工作放在“民族复兴、国运兴衰、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正>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育人导向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其中,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题充分发挥了学科特色,通过创设岭南特色的荔枝种植情境,在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增强科学劳动意识,强调创造性劳动、绿色生产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把坚持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形成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应坚持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信息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综合化。通过推进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黑河教育》2014,(11):F0002-F0002
正北安市和平小学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树立梦想从勤奋开始的理念,以《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为载体,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尤其注重实践体验,寓教育于德育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通过开展源自学生现实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驻""内植"于学生的心灵,将"立德树人"、学会感恩的理念和行为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付红梅 《天津教育》2023,(18):63-65
<正>《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一定要展示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内容细化到课程教学目标中,通过开展课程德育,促使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展现数学课程的人文性、逻辑性特征,在阐述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践行新德育应淘汰传统德育工作中的“落后产能”,围绕新时代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教育大势,主动迎接新挑战,聚焦“生成”与“内化”拓展德育新思维;回归“唤醒”与“激活”,走出德育新路径,打造德育新生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目标要求,在“暖心创梦”的德育创新路径探索中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高考,我们怎么看2016年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关键之年。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思想政治学科命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任务,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创新试题设计,凸显学科特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9.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旋律,并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本刊特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就教育部《意见》精神和2015年教育部相关工作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15,(11):98-1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也应体现这种导向。考察2015年语文高考试题中立德树人方面的动向,对引领语文改革方向,坚持学科核心素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理解语文高考改革"新常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