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关于孔子的富民思想,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不少的议论。诸如《光明日报》1984年8月28日和12月12日“史学”副刊发表了杨善群先生的《谈孔子的富民思想》和魏易先生的《孔子“富民”思想辨析,;《东岳论丛》1986年第一期发表了史末岳先生的《浅论孔子富民思想的几个问题》等。匿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吕文郁先生合著的《孔子新传》,  相似文献   

2.
《孔子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学典籍,但多年来被误判为伪书。近年来,借助出土文献,前沿学者开始重新认识此书价值。杨朝明先生积极参与《孔子家语》的研究工作,包括对伪书说及相关学术史的反思,与出土文献及其他典籍关系的文献学研究,单篇或某一部分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儒学史、思想史研究等。在多年积累基础上,杨先生组织同仁、学生,编撰《孔子家语通解》一书,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3.
从《六经》看孔子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经》是一部由孔子编辑而成的丛书。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 ,在《六经》的编辑过程中 ,从选题策划、选文标准 ,到编辑加工无不贯穿着他“救世化民”的政治思想 ,并创造性地使用了“喻事明义”的方法。他的“删诗书”的做法 ,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编辑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历来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而少站在被教育者角度进行.从被教育者角度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即为孔子学习观研究.孔子学习观十分丰富,主要包含在《论语》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本体观、学习品质观、学习原则观、学习方法观及其他重要学习观等方面.深刻认识孔子学习观不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亦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为鲁国人,而鲁国是为西周社会制定礼乐、典章、法度的周公旦后代的国家,周公旦思想深深影响着鲁国的社会环境与思想环境,孔子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周公旦思想的影响.《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周公旦的“仁”、“天命”观念,“敬德保民”、“中庸”、“大同”等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形成了自己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8.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政治服务。在学习方法上 ,孔子提出“学”与“思”结合的方法 ,并注重因材施教 ;主张“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当珍视这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张并实行“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这一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以《论语》为据,论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原则,并给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及其现代因材施教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心理学思想在东方兴起的惊人代表,在教育心理学思想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下,孔子的学习心理思想主要包括:“温故而知新”,强调原有的经验在生成新知中的重要意义;“好之,乐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切磋琢磨”,强调合作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论语>和<老子>的教育思想,比较归纳了孔子和老子在教学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道德观(包括道德内涵、道德教育方法)两个方面的异同,进而揭示了老子"自然主义"①教育思想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从春秋时代的用诗实践以及孔子实用主义诗学观念入手可知:“思无邪”是指包括《诗经》中“有邪”之诗在内的所有作品,经过断章取义的处理、升华,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纯正无邪的实际功效。孔子“思无邪”说被儒家后学引申利用,在《诗经》研究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曾有过长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墨两家长期对立,诸多学者认为墨子对儒家和孔子均持反对态度,而从《墨子》一书来看,墨子非儒但不非孔。其原因有三:孔、墨思想来源一致;墨子对孔子非常尊重;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孔子宰中都     
公元前 50 1年 ,孔子宰中都。由于文献记载的失误和诸多材料的因袭 ,人们对孔子宰中都的时间和古中都城的具体方位众说纷纭。鉴于此 ,作者对以上两个问题并《孔子家语·相鲁篇》有关孔子宰中都的措施和政绩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周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周代的礼乐文化与《诗》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诗》既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礼乐文化的载体。因此礼乐文化显性或隐性地观照着孔子的《诗》学观念,影响了孔子《诗》学观念的走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学高德高的教师典范,师德精神的弘扬对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试从“教者”、“学者”、“示范者”的角度阐释解读孔子的师德思想,同时与当今师德的现实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里有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主要体现在言论和思想的《论语》中。在环境形势严峻、环境问题处处告急的今天,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借鉴其尊重自然、“弋不射宿”的资源节用观,让教育担负起传承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韩非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人孔子被异化为:表面符合儒家,实际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一反儒者形象,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文学形象,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具有政治、文献、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七十子”称孔子弟子最早见于《孟子》,这是一种追“周公之迹”的仿圣行为。孔子弟子数量在两汉时期有三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有来源,其中“七十二弟子”之说最终受到官方的认可,并得以确立。而官方认可的名单依据应是如《孔子家语》之类的孔氏家书。隋唐以后,“七十子”之称与“七十二弟子”之称合流,并最终演变成“七十二弟子”或“七十七弟子”的缩称,即孔子弟子的“举其成数”。经过对历代典籍记载的考察,可以看出“七十子”之称有鲜明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