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最新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二月《延河》上。在不过两千余字的篇幅里,作者通过一个很小的题材———一个铁路建筑工人的家庭,生动地描述了我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事迹,高度反映了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气魄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描述了我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对下一代的深刻影响。作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在一个大雪纷飞、雾气迷茫的冬夜里,铁路建筑工地的一位材料队长趱行在峭壁遮天,江流湍激并被人称做“煮人锅”、“万人坑”的灵官峡里,他耐不住饥寒,想找一个“避风  相似文献   

2.
夜走灵官峡     
角度之一:作者着力描写狂风大雪用意何在?作品开头写「纷纷扬扬的大雪」、「灰蒙蒙的一片」、「卷着雪片的狂风」、「成天不见太阳」。天气恶劣,山势陡峭,在这险峡深谷之中,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紧张劳动的场景:到处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成渝的爸爸在风雪迷蒙中,在绝壁上打炮眼,成渝的妈妈坚守在便道上指挥交通,已变成了一个雪人。结尾,「风,更猛了,雪,更大了」既与开头相呼应,更突出「我」所受鼓舞之大。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有机结合。既展示了一幅铁路工人战风斗雪的画面,更表现了劳动者的意志和高尚品质。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重要铺垫,对主题的深化起了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后大家思考一下:1987年全国普通高考的作文题是《习惯》。有一位考生是这样构思的:一位在城里工作且取得成就的年轻人,把在农村劳作了大半辈的父亲接到城里来安度晚年。可住了不久,老汉便愁眉苦脸了,双腿竟然也浮肿了。这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4.
杜鹏程的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是我最喜爱的篇章。它短小、耐读,象一首精美的绝句。大凡好的绝句,总是构思新颖、含蓄蕴藉的。作者往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自然和生活,从而匠心独运地熔铸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寓丰富于单纯,寄深意于一瞬,以个别表现一般,用局部概括全貌,在简短的篇幅中创造出深远的艺术内涵,同时,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想象的余地,让读者在欣赏活动中无限地扩大诗的容量。其实,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夜走灵官峡》就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2)仔细品味作品中的场景描写,体会场景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用语言、举止和表情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3、情感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用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感染、熏陶学生。(2)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做出评价。4、创新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式创新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二、…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  相似文献   

7.
《夜走灵官峡》 ,一夜功夫便完成了。那是 195 7年 12月下旬 ,宝成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我和《人民日报》派来报导“通车”情况的邓拓等同志 ,住在成都市的一个旅馆里。我除了给《人民日报》写有关宝成铁路的散文《英雄的事业》和短篇小说《工地之夜》(亦即《铁路工地上的深夜》)之外 ,又乘兴在 195 7年最后一个夜晚 ,一口气完成《夜走灵官峡》。第二天 ,便是 195 8年元旦 ,我把稿子再三推敲修改之后 ,寄给《延河》文艺月刊 ,在该刊 195 8年 2月号发表。为什么这篇作品出手这样快呢 ?我长期在建设工地 ,工人们的献身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不仅工…  相似文献   

8.
《夜走灵官峡》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于一九五八年元旦写成的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五八年二月号《延河》上。正如编者在扉页上写的:它“生动地描述了工人阶级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精神,描述了工人阶级高贵品质在下一代身上的影响……”,散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深刻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十分巧妙的。本文仅就它的人物刻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义教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夜走灵官峡》的“预习提示”说:“作者却选取了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这是含有深意的。”对把刚懂事的成渝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依据主要有两点。一、理论上判别哪个人物是文章主人公的标准,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或用的笔墨多少,而是依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今年第5期发表了江西傅胜芳同志的文章,《成渝不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作者主要从“理论上”和“课文内容”两方面提出了理由。仔细研读本文,我觉得仅就以上两方面的理由便断言成渝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未免有些偏颇,成渝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这也是教学这篇小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的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夜走灵官峡》与《小桔灯》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实践证明效果比单讲解一篇课文要好.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小橘灯》以解放前国统区白色恐怖为背景,赞颂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则以解放后修建宝成铁路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成渝这个小孩纯朴、坚强、懂事的形象。两篇文章反映的主题虽各不相同,但都能通过简洁朴素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另外,从内容到形式的构思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1 成熟、天真的“小大人”形象《小橘灯》中的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却非常懂事、能干。妈妈吐血,她知道去打电话请医生,不清楚医院的电话号码,她想询问电话局,打通电话后怎么交代,她胸有成竹。问她家  相似文献   

13.
《小橘灯》和《夜走灵官峡》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两篇散文。作品中的两个小主人翁,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里。作品通过两个儿童的思想、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儿童的斗争生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小橘灯》中的小女孩,生活在国民党进行白色恐怖的重庆。她爸爸是个革命者,突然“失踪”后,她承担了照顾重病在床的妈妈的责任。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咀唇冻得发紫,头发很短,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衭,光脚穿着一双草鞋。”爸爸的  相似文献   

14.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是一篇以50年代修筑宝成铁路的艰苦生活为背景,反映铁路工人崇高品质的优秀短篇小说。作者深刻的感受、高远的立意、新颖的角度、巧妙的构思通过高超的折射艺术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教此文,若抓住“三个三”,就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达到鉴赏作品的折射艺术,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三个三”即三次场景描写,三次人物外貌描写,三个主要事件。“三个三”环环相扣,连成一体。工人阶级不畏艰险、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从一幅幅沸腾的场景描写中,一处处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中,一个刚剐懂事的孩子身上折射出来。可谓独具匠心,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5.
初中第二册课本中,《夜走灵官峡》、《小桔灯》、《最后一课》、《社戏》四篇都是以描写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记叙文。现在初一年级的学生也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因此《夜走灵官峡》中机灵、倔强的成渝;《小桔灯》中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最后一课》中天真、单纯的小弗朗士;《社戏》中朴实、热情的双喜、阿发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按照教学大纲的分年级要求,将这四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来教学,能激起童心的浪花,加强教学的效果。(后三篇原来就是一个单元,只要将《夜走灵官峡》与《母亲》对调即可。)  相似文献   

16.
一、自学目的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和细节描写、生动刻划人物形象的手法.2、了解谭嗣同变法图强、积极赤城、视死如归的品德。3、了解文言词的一些用法.二、自学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三、自学提示1、本文的背景是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目的1、了解本诗反映的屈原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精神.2、了解《涉江》在节奏、句式、词语上的特点.二、自学重点在透彻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认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正义顽强不屈的精神.三、自学提示1、怎样理解诗中所反映的屈原的爱国思想?第1节两次提到“莫余知”,这是诗人出发前的感慨,慨叹他竭忠尽智之心竟无人了解,也为楚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篇说明文。作者能够抓住杨树的特征,进行准确而简明扼要的说明,使人们对杨树的种类、生长区域、特点及用途,有所了解,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阅读本课的重点,应当是:在了解杨树的特点的同时,了解其在林业生产、工业生产上的广泛而重要的用途,还要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思路和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写作手法。为此,阅读本课,要掌握以下几点:第一,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本文作者能够抓住杨树的特征,以先分类总述,再逐类说明,最后概言其共同特点和用途的线索,对杨树进行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说明。如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言间意赅地介绍了杨树的分布和分类。接下  相似文献   

19.
【自学目的】学习比较说明的方法,领会其作用。通过不同机器人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自学重点】从不同机器人的比较中,领会比较说明法的作用.【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复习前面的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四册26页)。以前我们已学过一些说明文,说明文是用简明  相似文献   

20.
一,自学目的1、领会本文以“土地”为线索,“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2、学习运用丰富的材料和联想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二、课文导读《土地》这篇散文围绕“土地”论古道今,潇洒跳脱,好象信笔写来,开阖自如,表面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散”的,实际上所有材料都由“土地”这个线索贯穿起来,并且紧扣中心,“神”始终是不散的。请写出课文的段落提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