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2.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3.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4.
近些日子,编者常常为手头这些真诚,智慧的文字所打动。今年第7期,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编发了一组文件——《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层问题作了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到目前为止,本刊共收到来自省内外的讨论稿200多篇,它们的作者既有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立足于教育的现状,从多角度,多层面,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本质,教育目标,教育途径的诠释与理解。由于版面有限,本刊只能择其有代表性的文章刊发,希望读者朋友谅解。我们深知,教育的深层问题,不是通过几次讨论就能得出一个完满的终结性的答案的。编辑完本策划最后一组稿件,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愿本刊的几组讨论在各位的教育实践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导引。  相似文献   

5.
来自学生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许多教师想通过本刊交流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此我们摘编了一组来稿,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10,(8):29-30
从g6期开始,本刊特别策划“重读‘杜郎口’”的讨论,已经刊发了两期专家撰写的文章。本期我们除了一起分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中老师赴杜郎口中学考察的体会外,还专门推出一组一线教师对“杜郎口”的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一期,本刊从理论和政策层面选登了一组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文章。那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教育的公平性?面对现实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本期发表如下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5期“运用与实践”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从理念到操作等多个层面对“生态式教育”课程进行了介绍。这里,我们进一步呈现一组关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文章。这其中有来自研究前沿的理论阐述,有来自实践一线的亲身感受、实施方法的介绍及具体活动方案。望能对读者深入了解“生态式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了一组讨论生成式课堂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读者纷纷来稿,提出困惑,分析问题,反思经验。本期我们推出来自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两篇文章,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刊去年第9、10两期连载了李辉、李培美《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一文,此后,在国内幼教界引起了一场讨论。从今年第1期开始,本刊陆续刊发了朱家雄教授、王春燕博士、许卓娅教授、许群民老师等人的争鸣文章。他们从不同侧面对幼教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前幼教改革中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争鸣的肇始者之一,李辉博士在阅读了本刊刊发的全部争鸣文章之后,发来一篇回应文章,想对这一场学术讨论作一个阶段性总结。我们真诚希望这篇文章是新一轮争鸣的开始,而不是讨论的结束。我们深信真理愈辩愈明。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4.
诗化的教育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6.
呼唤学校的“诚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西平同志是我们大家,特别是北京的教育工作者熟悉而且非常敬重的教育专家。他深入实际,善于思考,对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本刊从2003年第1期开始,推出陶西平同志专栏———《教育漫笔》,约请作者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深层思考。相信读者定会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