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2.
吕坤是明代思想家,为官清正,治理有方,政绩卓著;为人刚介,不变心从俗;为文多新意,论述简约,敢于针砭时弊。他的《呻吟语》历经30年方完成,其中修身养性等见解,堪为后人处世之经典。  相似文献   

3.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废都>出版十几年来,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在文学观念发生诸多改变的今天,重读<废都>或许更能理解其内涵.本文试图从庄之蝶沉沦之原因,自我救赎之选择,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方面,来分析<废都>的深刻意蕴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美丽少女形象,并通过这些美的事物的不断被毁灭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尤三姐就是其中之一。"脂本"系统里尤三姐是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美艳与淫荡,轻狂与志洁,卑微与自尊,逢场作戏与泄愤复仇,在她身上化为和谐。她清醒地沉沦,在沉沦中抗争,她极力地救赎,最后却只能刚烈地自刎。她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上映之后大获成功,被赞誉为"无冕之王",成为难得的传世经典。这部作品之所以让人震撼和鼓舞,不仅是因为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是因为作品中塑造的各个传神人物语言、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折射出的希望与救赎理念激发了观者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7.
《呻吟语》是吕坤亲手编订的个人语录专集,每篇集中谈一个问题,以独白为主体,是一部很有个性特点的语录体散文集。它凸现了吕坤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反映了这位“抱独居士”鲜明的性格特征。它又是一部“治己治人”之书,具有突出的劝诫性。它的语言“简重真切”,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格。它在语录体散文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对《沉沦》与《青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故事结构、主题、人物形象、手法和风格等方面所存在的相似和差异,并揭示出造成这些相似和差异的原因,使得这两部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对探索文学创作和鉴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八十年代中期、生长在精神失重背景下的中国先锋小说,在坚持“苦难”主题的创作和沉溺于叙述迷宫的实验过程中,曾走到了远离时代、背弃读者的沉沦边沿。《施洗的河》的出现,标志着先锋小说开始重返精神家园,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柯可 《文教资料》2010,(23):30-31
在薇拉·凯瑟所生活的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本文拟选取她的多部作品,从中管窥她面对巨大社会变革时内心的煎熬、彷徨与挣扎。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位教有争议的作家,他早期的创作,爱与性的问题是它表现和被受关注的焦点,生理的欲求和精神的苦闷是他表现的主题,他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潮小说主题话语的分析,揭示出新潮小说所蕴含的独特的人学观.本文认为,新潮作家大量言说人的暴力、灾难、人的孤独和历史的虚无等悲剧性主题话语,反映出年轻的新潮作家对人的独特认识:即将人的本能定为非理性;注重人的各种本能力量;夸大人际关系中的异化危机;对人生价值和人生在世的精神状态持否定态度.与此同时,新潮作家也努力从各自的角度探索人的救赎问题,选择的途径是依靠个体的力量或依赖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旨在通过对新潮小说主题话语的分析,揭示出新潮小说所蕴含的独特的人学观。本认为,新潮作家大量言说人的暴力、灾难、人的孤独和历史的虚无等悲剧性主题话语,反映出年轻的新潮作家对人的独特认识:即将人的本能定为非理性;注重人的各种本能力量;夸大人际关系中的异化危机;对人生价值和人生在世的精神状态持否定态度。与时同时,新潮作家也努力从各自的角度探索人的救赎问题,选择的途径是依靠个人的力量或依赖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样也是他宗教批判和宗教反思的扛鼎之作。在《红字》中,霍桑以基督教的"赎罪"原型向读者讲述了一段灵魂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不仅是来自上帝的救赎,而且是来自个体良知的救赎。它虽发之个体却带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样的主题寄托和传达了作者深远的社会忧思和人文感伤。  相似文献   

15.
周大新是一位走出南阳盆地的平民作家,他始终以一个"地之子"的情怀对生养他的故乡做一次又一次的亲近和拥抱。他的小说《湖光山色》以独特的视角深入乡村生活内部,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现代城市文化冲击下,乡土中国的艰难蜕变和乡村伦理的执著坚守;书写了权力与欲望纠结下人性的沉沦与救赎,同时也彰显了正直人性的温暖和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毒品问题日益凸显,涉毒文艺作品随之不断增多。这些作品多以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为素材,通过对吸毒者、执法者、医护者之间既矛盾对立又统一和解的叙述,穿插进亲情的疏离、友情的背叛和正邪的较量,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面临的考验与抉择,揭开了沉沦与救赎的幕布。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90):13-14
东野圭吾是近年颇受好评的日本作家。作者从救赎角度解读《解忧杂货店》一书,指出人性在彷徨迷茫中的成长,于己于人都是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18.
但丁《神曲》的救赎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纪基督教观念的产物。《神曲》不仅从总体上按基督教时间观建构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而且主张生活于世俗中的人的救赎必须依赖于自由意志。《神曲》中但丁在探讨人类救赎过程中体现出的“类的意识”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25-2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影片揭示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自由与希望、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阐释了资本主义腐朽的体制化是泯灭人性的屠宰场和禁锢人自由的屏障,只有冲破体制化的陋习屏障才能获得自由的救赎。  相似文献   

20.
李菲菲 《文教资料》2013,(32):77-79
《蝇王》因其对人性恶的深入挖掘而成为20世纪荒岛小说的经典。但是,对《蝇王》的理解不能止于此,戈尔丁从传统文明的衰落方面展现了人性恶滋生的深层根源,并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救赎道路,即通过基督教的他救与理性的自救相结合的救赎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