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波普尔对科学分界问题做出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回答,即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不落传统巢臼,富有启发意义:打破了科学无误论的神话;为我们如何解决从易错的科学理论趋近真理,如何解决假真、错对的过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这一分界标准也有很多偏颇之处:他把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推向了极端;证伪标准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他的证伪标准不仅无法对科学理论进行定论性的证伪,而且还有可能会扼杀许多真正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滕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9-12
划界问题是波谱尔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他提出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可证伪性原则,而不是可证实性原则。他提出的这一原则极富有启发意义,对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突破。而且使人们深信不疑的是他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的有效推理形式的基础上的。尽管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赞誉,但是因为观察陈述的易谬性和其理论的相对简单性,也未免遭受科学哲学界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李宝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3):15-19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了证伪标准论,这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成为其历史方法论的哲学基石。由此延伸开来,波普尔以猜想一反驳法为历史研究方法,其具体表现是问题境况分析法,并与柯林武德的主观重演法进行了对比。波普尔还把“试错法”的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产生了“零碎工程学”理论。关于历史因果关系问题,波普尔主张它由普遍规律和初始条件共同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4.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37-43,118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即理论内容的增长是科学进步最为重要的标志。然而,科学理论的内容丰富程度与逻辑概率之间正好是反变关系。因此,科学的目标不是追求理论的高概率,而是追求理论的低概率;不是追求理论的可证实性,而是追求理论的可证伪性。既然归纳推理是确立结论真实性或概然性的推理,所以归纳推理是与科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因而应当将它从科学方法论中清除出去。然而,当波普尔引入“逼真性”概念以后,他的验证方法便不可能是完全演绎的,而是或多或少地含有归纳的成分。此外,他把塔尔斯基的真理论作为逼真性概念的理论基础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的,波普尔也不例外.本文依据对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中“猜测”和“反驳”的理解,试图分析其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与爱因斯坦科学革命和康德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省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83-86
分界问题是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是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波普尔在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证伪主义”和“科学知识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把柏拉图看作是极权主义思想的始作俑者。他对柏拉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上,他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着明显的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因子,这是导致现代政治领域极权主义的最终根源,它属于"封闭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开放社会"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王会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0):15-19
康德认为只有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波普尔认为"普遍必然有效性"不可能达到,只要具备逻辑上的可证伪性的知识都可成为科学知识。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成其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新的内容,要有扩充性。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具有可行性,它对于我国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创新不够问题的解决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也可使多数民众所秉持的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及理念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姚芬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5):37-40
波普尔认为,哲学没有任何它独有的方法,研究知识的增长的最好方法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在梳理《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概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观点,可以看出波普尔将科学游戏—即科学发现—的规则的研究结果称作\"科学发现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布赖恩·霍姆斯继承了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和否证论,并吸收了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提出了问题法作为其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霍姆斯的问题法虽然不可避免地有所缺陷,但推动了比较教育学的兴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奎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2):1-3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和社会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对他的思想的分析 ,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邓小平理论 ,都面临着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杨颖春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1):93-96
在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物,而他的学生拉卡托斯却代表着新历史主义,通过对他们师生二人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对于理解科学哲学发展的进程和发展科学哲学的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6):14-21
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科学合理性问题如同休谟归纳问题一样,是一个让哲学家寝食难安的问题。为此科学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合理性模型,试图澄清和解决这一难题。波普提出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客观知识理论和科学知识进化论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否定和对科学合理性的重新说明。因此,系统地分析、阐述和评价波普的科学合理性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11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即理论内容的增长是科学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然而,科学理论的内容丰富程度与逻辑概率之间呈反变关系,因此,科学理论的可接受性标准不是理论的可证实性,而是理论的可证伪性;相应地,可接受性标准是非归纳的或反归纳的。萨尔蒙对波普尔的反归纳主义的可接受性概念给以有力地批驳,拉卡托斯基进而给出一种归纳的可接受性标准,并作为对波普尔的非归纳的可接受性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林革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2):100-103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合情推理实际上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对于猜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麦卡里斯特提出,科学共同体在理论估价中诉助审美标准是理性的行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共同体对以前审美规范的舍弃。科学家用于理论估价和选择的审美规范是通过审美归纳机制形成的。理论估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验标准;另一个是审美标准。只要科学目标不变,经验标准就始终有效,审美规范随着过去的科学理论的经验绩效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云南农村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8):79-83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最根本的方法论,云南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问题.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协调统筹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摆脱"路径依赖"桎梏,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并加强配套制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