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法自然     
李喆 《围棋天地》2010,(20):110-110
有棋友问我,五行棋道很有意思,但是不是真的很厉害?“五行棋道”是网友取的名字,我也只能却之不恭了,其实我要说的是围棋具有“涌现”的特性,大家把所有专栏文章合起来看一下,更能看出其中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吴来宏 《围棋天地》2013,(6):108-109
我是一名资深的铁杆棋迷,TOM对弈网的强7D。多年的围棋生涯中,我见过的丛书类围棋读物真的不少,如5卷6册的《吴清源围棋全集》,8卷的《吴清源围棋对局全集》,4册的《吴清源名局精解》,4册的《坂田荣男围棋高级指导》,1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全集》,22册的《坂田荣男围棋教室》,  相似文献   

3.
五、杜甫与围棋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浮想翩翩,用它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驰骋于棋局的海洋之中,请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多么优美的绝句!唐代诗人中有很多歌咏围棋的好诗,如王勃、杜甫、刘禹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围棋教学如火如荼,围棋学校、道场、棋院遍布。这当然是好事,但如何规范、提高机构老师的教学水准就显得急迫了。如老师在教学中出现偏差甚至误漏,无疑会耽误初学者的进步。以下,笔者想就目前教学中容易被业余围棋老师们忽视的一些问题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围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1 围棋文化的愉悦性; 围棋活动具有怡悦身心、频添乐趣的愉悦性,这便是“只要你稍微接触,就会不由自主被吸引到她身边,立下永不变心的誓言”的围棋文化的特点。围棋的诱人的趣味性,此为有目所共睹。古人中嗜棋如命的人比比皆是。如南朝梁武帝萧衍喜爱下棋,从夕达  相似文献   

6.
金钟烈 《围棋天地》2011,(18):96-99
通讯围棋时代:1990至1998年 1、通讯围棋的出现 1998年7月16日《朝鲜日报》围棋记者李洪烈在其围棋报道中称通讯围棋(对局)开始于1991年11月的千里眼围棋。  相似文献   

7.
围棋     
陈康 《集邮博览》2008,(5):48-49
在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中,棋类是一个主要的项目,有围棋、中国象棋、六博、塞戏、弹棋、双陆棋、打马棋等。其中,围棋是棋类的鼻祖。围棋最早的名字是"弈"或"奕",在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中记载:"围棋谓之弈"。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春秋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到东汉时,"围棋"之名已成书面语。此外,在《孟子》中还记载有"弈秋"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围棋深受人  相似文献   

8.
赵金钟 《围棋天地》2006,(12):87-87
这几年,丹东地区的围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些致力于围棋活动普及的爱好者创立的培训班和家庭教室如雨后春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走进了这神秘奥妙的黑白世界,并在全国、省各类比赛中取得不斐的成绩。在丹东围棋这个圈子里,只要谈起赵丹庆和赵炎这对父子,业内人士便不禁连连称奇,啧啧赞叹。  相似文献   

9.
一、围棋的起源和传播围棋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关于围棋的起源有如下说法 :其一“尧舜说” ,此说尚未可信。其二“春秋以前说” ,由于围棋最早见于春秋文献《左传》中“弈”的记载 ,认为迟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围棋。一般认为 ,围棋诞生于西周。公元前7世纪前后 ,作为游戏的围棋出现了。春秋晚期 ,孔子第一次指出了围棋有益于人的修养和智力。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知名的围棋手弈秋。汉魏之际 ,出现了最早的围棋专著。东汉班固的《弈旨》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围棋专著。围棋的最后定型是在南北朝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围…  相似文献   

10.
五行掌是通背掌的五种基本掌法,是组成通背掌内容和体现其风格特点的基本动作。其掌法是:摔、拍、穿、劈、中(钻)。如按五行易理而论,也是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1.
陈兆峰 《围棋天地》2014,(12):109-109
由黑龙江省围棋协会主办,黑龙江省中广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承办.哈尔滨电视台、《新晚报》、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官网、《围棋天地》、围棋TV网、黑龙江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官网、黑龙江围棋网协办的首届中广信杯围棋大奖赛于5月31日、6月1日在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大厦隆重举行并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12.
前言围棋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将琴棋书画称为中国的国粹,它集竞技、艺术、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在当代,围棋运动已成为一项受人们喜爱的竞技运动,由中、日、韩三国的抗衡进而推向世界,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幼儿的围棋启蒙训练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受到了上海围棋教练员们的注意,到80年代以后获得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棋,历史悠久,其缘起于何时,由国内的典籍已难断定。虽然《大英百科全书》等书对围棋的起源有详细的年代记载,但均难采信。《大英百科全书》中说:“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美国百科全书》说:“围棋于公元前2300年由中国发明。”但他们这一论断的根据是尧造围棋,而公元2356年,即所谓的尧即位元年,也是后人依据辛亥革命时期出版的《民报》上使用的黄帝纪年推算出来的。围棋起源如此扑朔迷离,于是,从一开始,围棋就为许多神话传说留下了衍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余昌民 《围棋天地》2005,(21):59-70
这张拍摄于1968年的老照片,是清华大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一间“围棋小屋”的全家福。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里.这群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因围棋而结缘.一起度过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当国家和民族处于灾难之中,这些“天之骄子”们也有如风雨中的一叶浮萍,无力左右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幸好有围棋.在无奈苍凉的年代里给予他们快乐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围棋之所以又名“忘忧”,其原因大约就在于此,岁月无情人有情。照片中的人如今大多年届花甲,岁月带走了他们青春的容颜.而那些如珍珠般散落在棋盘上的故事却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如陈年老酒般弥漫着醉人的芳香,本文作者余昌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现任深圳市瑞骐投资有限会司董事长。围棋业余5段。  相似文献   

15.
孔德 《精武》2006,(5):16-17
[原文]人聚五行之精而生,必借五行所化而养。人身之有元精,如五谷中之有稻米,种于春,长于夏,结实于秋,得纯阳之气,又根养于水,花扬于午,借水火既济而生,炼以三伏烈日之气而成。所以,养人之物,稻米为上,足补人身阴阳结成之元精。至五行所化青黄赤白黑、咸苦酸辛甘之物,五行所属东南西北中之产,皆非纯阴纯阳,辅助元精则可,生养元精则不能。可用以治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病,不能补元阳真阴之不足。[译文]  相似文献   

16.
具基虎 《围棋天地》2011,(16):100-103
围棋杂志的变迁史创刊、休刊、停刊,如今有很多杂志都在反反复复经历这样的命运。韩国围棋杂志也不例外。在十多种围棋杂志的创刊、停刊之后,韩国棋院目前发行的《围棋》月刊最终成为能够代表韩国的专业围棋杂志。1)《围棋》月刊创刊之前的围棋杂志韩国围棋第一本杂志是《棋苑》月刊,于1964年由育民社创刊。虽然大韩棋道院早在1955年4月就创办了《棋道》杂志,  相似文献   

17.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与围棋,颇有些若即若离、不尴不尬、亲之如友、恨之如仇,一揽子理不清的糊涂帐。道家与围棋的关系,倒单纯多了。因为重隐逸、重人的精神解脱的道家,在本质上与作为“戏”与“艺”的围棋有相通之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1,(14):12-12
据报道.中南大学何云波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已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围棋文化研究第一次被政府基金立项。何云波教授是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囊括了国内围棋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如宁波大学的张如安教授.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20.
杨晓国围棋起源新说之商榷张如安围棋是中华民族罗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双翼并展的智慧结晶。根据史籍记载先秦围棋的盛行地域推断,围棋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淇水流域更值得注意,因为我国史籍最早记载的围棋活动即出现于淇水流域的卫国一带。杨晓国先生经过精心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