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的开放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日益多元化,图书的选题范围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拓宽.各种新题材、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图书层出不穷,而有关图书的各种新概念也让读者、甚至出版界自身都有应接不暇之感."绘本"、"理财书"、"新闻书"……新的名词不停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到底代表了图书出版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它们对社会大众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的生命力如何?它们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有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具体到新中国的新闻史方面,1958年远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年份来形容它,一颗颗连起码科学常识都不顾的诸类"卫星"的升空让这一年显得无比沉重.而"卫星新闻"背后的媒体与记者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质?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于很多人而言,"四九城"是一个十分熟悉但仔细想想又不知其所以然的称谓.从民国时期老舍的小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文学作品,从话剧到电影再到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四九城"似乎已经成为首都北京独有的城市称谓.北京人口中的"四九城"不仅是对北京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简单指称,也是北京城长久以来沉淀的城市符号,更是属于北京人的一种历史文化记忆.那么,北京为什么会被称作"四九城"?"四九城"这一名称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历史由来呢?让我们从档案文献中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更多的读者"融"进来,让报纸不再"我办你看"?如何把更多的内容"融"进来,让文化不再曲高和寡?如何把更多的形式"融"进来,让纸媒不再单兵作战?如何把更多的创意"融"进来,让活动不再纸上谈兵?《沧州日报》"文化八仙桌"系列访谈活动三年的创新实践,通过"版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沧州首批公共文化干细胞示范点,打造了本土文化的一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传媒竞争中的"三四律"及对报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勋  韩隽 《编辑之友》2006,(6):68-70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的深入,传媒业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竞争性行业.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有效参与竞争的报纸?这些报纸之间将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我们注意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这便是市场演化的"三四律".随着报业市场不断成熟,这一规律将对今后的报业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东汉时期的官僚机构中,有一个特殊的部门--御史台,又称为兰台或兰台寺.所谓寺,在唐代以前并不专指庙宇,按<说文解字>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也就是说,御史台设在兰台这个法令森严的庭院,兰台成为东汉御史台的代名词.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所司何职?颇费历代史家猜测.  相似文献   

8.
一、央视科教频道:坚守"三品"、拒绝低俗电视观众真正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权衡取舍中,我国电视频道应该如何抉择?央视科教频道的频道定位和发展战略给了我们有  相似文献   

9.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规格很高,一共有29个成员单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是其日常办事机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又是如何运转的?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40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八楼,有一个为数不多的24小时值班的办公室。它就是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又是如何运转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性学界提出了"性小康""性商"等概念,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一度入围年度十大关键词排行榜.那么, "性小康"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标准?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敬人这样定位美编的角色:"美编其实就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架一座桥,是媒人,让书和读者去恋爱。"在吕敬人看来,书籍是一个带有情感的事物,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传达,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让人得到许多享受。那么,文字编辑在书籍装帧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呢?文字编辑的角色也该是一个媒人。他应该让作者和美编去"谈恋爱"。  相似文献   

12.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13.
李慧莲 《传媒》2022,(3):12-14
人们对于怎样才是好文章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却也不乏共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千古名篇,历经不同朝代流传至今.那么,怎样才算是好文章?怎样才算是主题宣传好文章?什么样的期刊文章才能在主题宣传评选这种"命题作文"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笔者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朱建纲 《传媒》2010,(4):18-19,23
日前召开的"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志着报刊退出机制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对于报刊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难点和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各地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实践和安排部署?为此,我们特别约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宪武,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作苏撰文,为读者解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美目传情",能让人领会作品的基本内容,从而产生感染人的魅力。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笔者认为好标题有一个自我鉴别之道:好标题应该具备准确、精炼、生动、通俗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记的素质,就是一个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素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在日常生活和会面中,我们习惯把记尊称为大记,那何为大记?大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公车、地铁、楼宇、车站、洗手间……凡是有人待的地方,就有户外新媒体热火朝天的"圈地运动"。而当经济危机这块"试金石"到来之时,户外新媒体相对艰难的处境撕碎了表面的繁荣。应该圈什么样的地?圈到的是沃土还是沙漠呢?凭什么让广告主动心?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又竞相角逐的时代,在"全民皆兵"的摄影时代,媒体摄影记者该有什么样的时代担当?怎样让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产生更快、更广、更好的影响?作者结合摄影实践,作了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的出现对报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报业的价值如何体现在它的发展之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新媒体领域的全面布局,规划了以手机报为主体的4"I"战略,并做出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观光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报道称:"在浏览一些热门帖子和视频的时候,常可以看到留言中有'天涯观光团'、'猫扑观光团'和'豆瓣观光团'等字样.而'××观光团'通常是某网站或者论坛的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络观光团体,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争议的内容,他们就会一呼百应,群起而观之,并在被观赏对象那里大笔一挥留下痕迹……""网络观光"是继"人肉搜索"之后出现的又-个有影响力的、大规模的网络集体行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传播模式?已经或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以及它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