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为此老师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景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就曾提出生活作文的观点,鼓励孩子们走向生活,丰富感知,在陶醉其中的同时学习写作。何止是孩子需  相似文献   

2.
从"不学诗,无以言",到唐宋元明清,中国的诗教传统绵延相传,如今我们却只能看到,在"诗的国度",诗歌写作教学几至于乏人问津的境地。究其原因——课业负担重,考纲不要求,考试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言以蔽之:功利之心所使然。"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基于此,我尝试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引入写诗的环节,以期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诗心。我将诗歌写作指导设计为三个训练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渐入诗境。第一步,踏上诗歌殿堂的台阶——改写古诗词。古典诗词短小精练,意蕴丰富,千百年来叩响过无数善感的心灵。若能从诗歌的灵魂——"感情"出发,就把握住了诗歌写  相似文献   

3.
从"不学诗,无以言",到唐宋元明清,中国的诗教传统绵延相传,如今我们却只能看到,在"诗的国度",诗歌写作教学几至于乏人问津的境地。究其原因——课业负担重,考纲不要求,考试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言以蔽之:功利之心所使然。"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基于此,我尝试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引入写诗的环节,以期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诗心。我将诗歌写作指导设计为三个训练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渐入诗境。第一步,踏上诗歌殿堂的台阶——改写古诗词。古典诗词短小精练,意蕴丰富,千百年来叩响过无数善感的心灵。若能从诗歌的灵魂——"感情"出发,就把握住了诗歌写  相似文献   

4.
诗教是什么?诗教是通过对优秀诗文的传承,发挥其陶冶功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实现“温柔敦厚而不愚”的教育效果。具言之,分两个层面。其一是语言层面。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诗,写诗抒情,以诗酬答,是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事情。那个时代,出  相似文献   

5.
张秀凤 《成才之路》2010,(15):40-41
诗从生活中来,诗靠眼睛去捕捉,诗要用心灵去感悟。孩子们在诗的空气里呼吸久了,写诗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流露。孩子们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因此儿童诗是孩子们心中的梦,它没有结构的束缚,没有主题的局限,里面有的只是天真无邪的童心、畅所欲言的童趣。在教学中如果能紧紧把握读写结合、写作与生活想结合,让学生通过仿写、续写、补写,进而达到自由创作,诗情词意定能在学生的笔尖尽情流淌。我坚信,只要有阳光,有雨露,诗之种子定能长成诗之树,树的枝头定会有诗之花在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教《早操》一课,见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句式整齐、简单,便于模仿,就萌生了教小朋友写诗的念头。 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大家摇头晃脑,一会儿齐读、轮读,一会儿赛读、表演读,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见孩子们读得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7.
“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教具有3大功能:诗可以“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扬诗教之功能,建构诗意之人生。  相似文献   

8.
1952年-1955年,我在桐城初级师范学校读书。在爱上文学之前,我喜欢的是美术,曾有过美丽的画家梦。这个梦与先后教过我的三位美术老师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两句诗是大诗人陆游在人生的暮年,对写诗的技巧做的一个总结、对他的儿子的叮咛嘱咐。这种写诗的方法、技巧或曰思想,用于语文教学,其理无二,可获奇效。本文从多媒体和德育入手,浅谈了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方法和情操的陶冶。教海浩瀚,用管窥天,以蠡测海,思来想去,含毫渺然,若益于同仁教学点滴,则为我之深幸。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教《早操》一课,见这篇课文语句优美,句式整齐、简单,便于模仿,就萌生了教小朋友写诗的念头。首先,我让孩子们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大家摇头晃脑,一会儿齐读、轮读,一会儿赛读、表演读,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见孩子们读得差不多了,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小朋友齐声回答:“喜欢。”“你们相信吗?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景洪春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是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怎能不以诗意和美感来滋养祖国的幼苗呢?尤其是语文教育,更是应该闪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散发着诗的激情,语文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语文本应是一首动人的诗!王玉强老师提倡"深度教学",我认为他绝不是提倡语文老师只要给每种类型的练习题找出规律性,语文教学就结束了。语文除了工具属性、基础学科之外,还有她自身独特的魅力。王老师写过课本诗,也提倡学生写诗解读课文,用诗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  相似文献   

13.
她完全吸引了16岁的我,我完全忘了她是老师,至今,我都认为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丽的女人。 青涩的16岁,我遇见了美丽的她——我高中的音乐老师。 现在想起来.能碰到王老师.是偶然,也是缘分。因为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休产假.就换成了王老师。听同学们说.新来的音乐老师很漂亮。怀着好奇的心理,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期待着新老师。  相似文献   

14.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投射了苏轼与妻子天人永隔的追思,交织着宦海沉浮,人生失意,这一切构成人物的心理创伤。由此在梦境中建立跨越生死的相逢。梦是愿望的满足,在旷达之外,这曲悼念亡妻之词,及梦境揭示了苏轼的隐秘。这种人生如梦,梦醒后又无处追寻的感伤不仅仅是苏轼的个体经历更是从个体到集体的普遍失落心理。  相似文献   

15.
正许多孩子都做过稀奇古怪的梦,如果孩子梦醒后存在恐怖情绪该怎么办?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对孩子这样说:"那只是一个梦,不是真事儿,不用怕。"或者说:"有爸爸妈妈在,我们会保护你。"殊不知,这样根本消除不了孩子对梦的恐惧感,反而增加了孩子对梦境的无力感。正确的对策是家长对孩子的梦境进行相对科学的解释,让孩子感受到梦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自己操控的,从而消除对梦的恐惧感。儿子浩然也常做一些离奇的梦,每当浩  相似文献   

16.
希望     
不要说希望不过是虚幻的梦境,梦醒之后便会无影无踪;不要说希望不过是水中虹影,风吹浪涌便会凌乱破碎。因为,秋的丰硕,始于春之梦幻。青春,并不是只有一种旋律;人生,并不是一场单色梦。  相似文献   

17.
诗的语言是最概括、最美的语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生物教学中,教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诗,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诗的韵律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由此产生积极的思维,对加强记忆十分有利。有些诗,在语文课中虽已学过,但在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8.
    
晚上,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我与小兵张嘎在一起。我们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小嘎子拉着我的手,一路上手舞足蹈,兴奋极了!一踏进美丽的校园,小嘎子整个人都陶醉了。我们在宽阔的操场上尽情地跑着跳着;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在现代化的语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梦》的主题脉络的传统看法是:诗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有建功立业的一面;但同时又宣扬了寻仙访道及时行乐的思想;认为诗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其消极的人生态度应受到批判。《梦》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天姥幻境。《梦》可分为梦前、梦中、梦醒三个部份。从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是梦前部份。海客谈的瀛州,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虚无飘渺实在难以寻觅,说明李白对寻仙访道已不感兴趣了。越入讲的天姥山却是实在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四万八平丈”的天台山对此也要“东南倾”了。诗人由梦前向梦境过渡。天姥山“云霞明灭”,诗人自然地“因之梦吴  相似文献   

20.
教《古诗两首》时,我忽然想起平时总让学生写日记、写作文,却从没写过诗,今天不妨试一试。于是我说:"古代文人看到美丽的风景,或者对生活有点感触,总喜欢写诗,比如我们刚学的《泊船瓜洲》《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