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6,(6):75-75,72
刘洪来教授在学校也可算是位知名人物,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在分子热力学领域辛勤耕耘的自然结果。当记者采访他准备撰写华理人专栏时,他露出惊讶的表情说:“写我?我有什么可写的呢,学校里比我更值得写的多了!”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谦逊,使人感到了刘洪来教授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10年前,当许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纳米材料时,一位刚刚出站的青年博士后,就在他所研究的微观混合基础理论中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用高速旋转装置来制备纳米材料。10年过去了,这位青年学者在纳米技术的王国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艰辛跋涉,终于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使我国的纳米制备技术进入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型制备新技术"荣获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2002年度技术发明奖榜首。这位青年科学家就是教育部"长江学  相似文献   

3.
当代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引起材料科学领域内的不断变革,使得各种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新材料、以及新的材料计算方法应运而生。相场方法及多尺度计算模型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绽开的一朵新葩。而已在材料科学领域奋战了20余年的陈龙庆教授凭着敏锐的眼光及团队的奋勇拼搏已在国际相关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纳米——超微世界的单位,使人们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光子——电磁辐射的载体.具有远快干电子的风驰电掣般的传播速度,满足信息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的需要,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高山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9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曾获得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等授予的“侯德封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地矿部科研项目和重大项目专题13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有60余篇,其中26篇发表在《SCI》检索刊物上。高山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大陆地壳结构、组成、演化与动力学。在这一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他建立了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地壳结构和物质组…  相似文献   

6.
张贤达教授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教研组主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全国信息处理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今年4月5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信息处理学科特聘教授岗位上岗.  相似文献   

7.
郭烈锦是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位特聘教授。受聘学科是热能工程。该学科拥有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多相流学术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郭烈锦进入特聘岗位后将瞄准国际目标,在“非线性多相流体力学规律与数理模型研究”、“多相流热物理过程的多尺度随机诊断、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新型能  相似文献   

8.
今年35岁的魏炳波教授是西北工业大学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室主任、金属材料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位特聘教授。1990年至1992年魏炳波获德国洪堡基金赴德国宇航院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液态金属物理、金属快速凝固等方面研究,在国际国内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引起国内外空间材料科学家关注。经过5年艰  相似文献   

9.
许维,1981年3月生于天津,现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刚刚而立之年,便成为同济大学目前最年轻的教授,许维感到自己很幸运。然而,他感到更为清晰的却是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专家简介:吕劲,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研究所和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低维碳基功能纳米材料及其类似物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在纳米碳管的选择性吸附理论和石墨烯能隙的无损打开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入选教育部  相似文献   

11.
舒德干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在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学博物馆名誉馆长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舒德干教授长期从事古生物学、高肌虫和云南澄江化石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上38亿年生命演化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生物创新事件,它在不到地球生命发展史百分之一的,“瞬间”创生…  相似文献   

12.
张姝 《科学中国人》2014,(11):45-45
轨道时代.正把中国带向崭新的时空。、在我国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的历程中.涌动着一群忙碌的身影.无论烈日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他们依靠在轨道管理和轨道检测领域领跑的专业优势.默默地为轨道交通建设做着贡献。这其中.就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教授许玉德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正>轨道时代,正把中国带向崭新的时空。在我国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的历程中,涌动着一群忙碌的身影,无论烈日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他们依靠在轨道管理和轨道检测领域领跑的专业优势,默默地为轨道交通建设做着贡献。这其中,就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教授许玉德的身影。无心插柳的求学历程许玉德教授1965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左权,1980年考入上海铁道学院就读铁道工程专业。许玉德说,他当时只是遵从父母的建议。四年后,他在导师的建议下,又继续攻读了该专业的硕士研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气氛热烈。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拉开了帷幕。有一位中年科学家,在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握手时.深邃的眼神掩盖不住眼角激动闪烁的泪光,他就是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第一完成人李校堑教授.  相似文献   

15.
田金洲是我国中医药界唯一一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老年神经病学专家。这项中医药界“唯一”的荣誉获得者的成功不仅是对不博大中医理论的游刃有余的透彻理解,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对在国外与国内之所学融汇贯通。多年的辛苦耕耘,在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之间,田金洲用自己的努力建造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纳米艺术第一人、中国昆虫动力飞机第一人、中国三维打印飞机成功设计与试飞第一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有着三个响亮的“第一人”身份. 如今,前往沈海军实验室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然而在热闹的场景之外,他有时也会反思,是不是应该收收心,花更多的精力去做“所谓的科研”?  相似文献   

17.
陈璐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100-103,F0004
正生物化学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也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类很早就已经进入太空时代,却对自己的身体知之甚少。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在病理研究、药理学、药物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北京理工大学的陈世稆教授,就是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近日,笔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陈世稆教授,对他和他所研究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褚焱 《科学中国人》2012,(11):76-78
他,因为偶然,选择了医生职业,心怀悬壶济世的精诚,患者疾苦系着他的忧乐。他,因为理想,选择了科研,实验室承载了他美好的青春,那些默默无闻的岁月,将永远留存在他的记忆中。他,因为责任,成为了一名管理者,多年来带领团队披荆斩棘,为医学院的发展垫石铺路、披荆斩棘。他,这个创造了不平凡业绩的人,就是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刘祖国。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里 ,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更加向往 ,对健康更加关注。中国现已加入WTO ,面对容量约为 450亿美元的世界绿色健康产业 ,中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新安从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0多年,承担国家、省部级、企业级科研项目数十项,主持了“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狮子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与对接技术”“壁板坡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地铁11号线宝碧区间复杂条件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风险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