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4集电视剧《雍正王朝》自中央电视8播出p来,引起全国广大观众的注意。我一向对电视剧不感兴趣,特别是对长的电视剧再不爱富。但对《雍正王朝》热情有独钟,几乎是一集不拉地看了下来,看完之后也忍不住想闲话几句。康乾盛世,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雍正皇帝励精图浴的13年,是承前后后的13年,可说是这一“盛世”的枢纽。但是,在无数充斥坊间的“野史”与汗牛充栋的“正史”中,雍正利被画成了一个大花脸。人们说雍正弑父欺母、通兄居第,说地塞改语书夺取帝伍,说地利用“m清子”进行血腥统治,说他被吕留日破大…  相似文献   

2.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论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霑雪芹。此后,红学界大多沿袭这一论点,其实,这一论点是很难成立的。且不说在曹寅的孙辈中找不到曹雪芹,就是把这个“曹雪芹”算做曹寅之孙,他也不具备独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根据敦诚的诗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曹雪芹大约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而曹家被抄则是在雍正五年(1727)。算来此时的“曹雪芹”才仅仅三岁,可见他生来便陷入厄境,根本就没有“烟柳繁华”、“温柔富贵”的体验。倘若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敦诚、敦敏、永忠等人的诗篇却又明白在那里证明是他。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无论史学界、文艺界 ,抑或老百姓 ,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大多是偏颇的。 1999年春节前后 ,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根据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 ,从而使历史上众说纷纭的“雍正”更加神秘 ,关于“雍正”的一切亦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一、首先说“篡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雍正私改传位诏书 ,篡得皇位。这个说法的根据是 :雍正继位 ,并未在康熙去世的那一天宣读传位诏书 ,而是令九门提督隆科多紧闭城门 ,在第二天宣读了诏书 ;而且全城戒严数天 ,于是趁机把诏书的内容“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这种说…  相似文献   

4.
谦虚的戴震     
<正>清朝雍正年间,皖派经学创始人江永和他的学生戴震被推荐到朝廷做官。雍正召见时,江永因为过分紧张,浑身战栗,口不能言,而他的学生戴震却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雍正十分欣赏戴震,问他:"你和老师比,谁的才学高?"戴震回答:"老师的才学高。"雍正又问,"那么,为何才学高的反而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雍正对戴震的谦虚大为赞赏,封他为翰林学士。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前几位皇帝,历来都有些奇怪的传说。诸如顺治因失恋而出家当和尚,康熙被儿子雍正害死,雍正为了夺取皇位,篡改乃父遗诏。乾隆的传说更离奇,说他不是满族血统,而是汉族官宦之后。清季陈某,署  相似文献   

6.
看电视剧,常为某些词语被误用而扫兴。“府上”一词就是被误用而且滥用的明显例子。比如,在《雍正王朝》中,剧中人物但凡称自己的宅第,都说“我府上”如何如何。如十三王子胤祥对四王子胤旗的家奴李卫、翠儿等说:“你们怎么不到我府上去?”胤旗对胤祥说:“我府上这样的丫头,你府上有吗?”八王子胤祀对李绂说:“你现在到京城做  相似文献   

7.
李国荣在2月5日《光明日报》上撰文说,关于雍正的暴死,一直是个谜。近年来,随着清宫档案的发掘,雍正服丹致死说越来越引起史家的关注和认可,从档案记载看,雍正常年服食丹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热心炼丹的皇帝。雍正八年春夏之际,雍正大病一场。为了治病保命,雍正手书朱谕,命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也就在这年冬季,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升火炼丹。这本是机密事件,正史不见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活计档》有一则雍正死前圆明园用铅记录,很值得注意。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日,“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黑铅是炼丹常用的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这批黑铅运入圆明园12天后,雍正在园内暴亡。史家认为,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丹药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查慎行(1650-1727年),字悔余,本名嗣琏,字夏重,晚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清初诗人.年少时机敏聪明,5岁即能写诗,10岁时写《武侯论》,被人称为“旷世才”.可他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经友人推荐,被召往行宫赋诗,深得康熙赏识,赐以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改编修,派值南书房.雍正四年(1726年),其幼弟查嗣庭主持浙江乡试,试题中有“维民所止”,被人告发说“维止”两字即“雍正”去头,劾大不敬.查嗣庭被戮尸枭首,他也被株连下狱.后虽被免罪放回,然经此浩劫乃一病不起,逾二月而亡.著有《槐簃集》、《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主要书斋号有槐簃、得树楼等.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的童年少年时代,在江南生活了多少年?这个问题关连到雪芹生年的考断,红学界在参证探索中有两种不同见解:一说,他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雍正六年六月间,雪芹随祖母等离别金陵老家北去燕市。据此计算,在江南共生活了十四年。一说,他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照上记回北京年份,仅系五岁。关于雪芹生年问题的论辩,迄今未获一致意见,主要由于未曾发现记载雪芹生年的直接材料,分别据张宜泉《防芹溪居士》诗题下注文“年未五旬而卒”,及敦诚《挽曹雪芹》诗首句“四十年华”,而以卒年逆推计算,产生两种异说。  相似文献   

10.
井绳与蛇     
古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有人被蛇咬了一口,痛苦的经历使他从此不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歌中最突出的一句歌词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自古常言。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句话颠倒过来说却不一定成立,实际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相似文献   

12.
雍正是谁?吴奇隆,冯绍峰,还是半老的陈建斌?要是这么想,你就被电视改编的假雍正形象严重入侵了。雍正在位仅仅十三年,原本呕心沥血忙于政事的他,电视里却整天谈情说爱一刻不得闲,这反差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雍正45岁登基,上承康熙,下接乾隆。可惜,雍正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有“崇祯说”、“顺治十八年说”、“康熙六十年说”、“乾隆说”等。这里,在“清代说”的基础上,通过对明清两代科考制度、服装颜色、职官名称演变等方面的考察,论证《醒世姻缘传》成书的上限应该是雍正四年(1726年)。  相似文献   

14.
略论雍正     
史学者对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评扬甚多,独于雍正有所避忌忽略,甚至多所指斥,实际上雍正自有其不应抹煞之处。雍正研求治道,认为“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他的确是抓住了封建皇帝的为政之要,以重视选拔、使用人材为根本。雍正用人可重才学,主张对“凡有才具之员,当惜之教之”。雍正重用陈时夏,将其老母不远数千里从云南接送苏州任上;治河方面有贡献的大臣孔毓珣有病时,雍正派出医生前去诊  相似文献   

15.
戏说历史     
这个时代似乎是戏说历史的时代。这几年我们的电视上充满了从清皇陵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康熙、雍正、乾隆、慈禧……有的片名直接冠之以“戏说”,如“戏说乾隆”、“戏说慈禧”;有的纵然没有,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可骨子里仍是调侃。对此逆反,“前人之述备矣”,本不想再说什么。但看了日前《浙江工人日报》“综艺在线”消息,得知历史小说《万历王朝》的作者、著名作家胡月伟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由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剧中去之际,竟然声称“对超越被视为经典的《雍正王朝》很有信心”,觉得似乎还有换个角度议一议的必要,否则这样“经典”式“戏说”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6.
我们班有四位同学是在学校里出了名的。被称为“四大天王”。先说“贪玩大王”王文杰。身为一名班干部,班里的任何事他都不管,常被老师批评,但他总也不长记性,同学们说他脑袋里是个空走廊——老师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句也不留。一次,轮到他值日,他只顾玩,没干一点儿活,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相似文献   

17.
精明的苍蝇     
精明的苍蝇一天,一只精明的苍蝇嗡嗡地绕着蜘蛛网飞了好久,也没有着陆,连蜘蛛都现身说:“下来呀。”但这只苍蝇是非常聪明的,说:“我绝不会在没有其他苍蝇的地方下脚,而你这里一只也没有。”于是,他飞走了,直到他来到一个有很多苍蝇的地方。他正准备落身他们其中的时候,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过来说:“别做傻事,这是粘苍蝇纸。所有这些苍蝇全被陷住了。”“什么话,”苍蝇说,“他们正在翩翩起舞呐。”于是他落了下去,与其他所有的苍蝇一起被粘在了苍蝇纸上。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观赏书法和绘画作品时,总会看到一枚或几枚印章。印在题款处的是作者姓名章,还有些散见于作品首尾的印章则是闲章。闲章曾被称作“中国画中的押留印”。我国许多学者和名人都有其闲章。有趣的是,他们对闲章用语的选择很是讲究。可以说,闲章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了使用者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郑板桥是人们熟知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用于书画上的闲章很多,如“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等等,但尤以“七品官耳”最  相似文献   

19.
我聪明伶俐,家里人、同学、邻居,谁见了我都竖大拇指,可是我却总是被我那调皮的弟弟戏弄,还被他叫做“小傻瓜”。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家,弟弟就嬉皮笑脸地凑上来。他伸出一个手指对我说:“姐姐,你说这是几?”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一!”弟弟笑着说:“那英文的‘一’怎么说?”我  相似文献   

20.
施英 《江苏教育》2022,(80):25-27
<正>一、案例重现案例一“:不是我的错”小郭是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学仅1个月,老师已经多次找小郭的父母谈话。老师反映,周围的同学都很怕小郭,老师与他谈话也总是很难进行下去。他似乎每天都被一股怨气包围着,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犯错误时。如有几次上学迟到,被老师问及原因,小郭要么说“奶奶没把自己叫醒”,要么说“路上堵车”;忘带学习用品时,他会说“妈妈没有帮我放进书包里”;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会说“是他先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