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文硕 《现代传播》2024,(1):121-128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机构,“丝绸之路周”活动包含了展览、活动、研修班、学术专著等丰富内容,旨在弘扬丝路精神,通过媒体的宣传、活动的举办,将丝路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结合,发挥特有的功能,是一种具有新意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从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理论入手,从时间、空间和时空融合的新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回顾“丝绸之路周”的整个传播路径,解析活动传播细节。  相似文献   

3.
去年是自治区40年华诞,又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抓业务建设,促作风转变,出新闻成果的开端年。作为新疆台大庆献礼工程项目——“丝路新歌行”,被列入重中之重。 “丝路新歌行”3月酝酿策划,6月党委批准。选定建党74周年纪念日出发,8月中旬结束。沿南北古丝道穿行1.6万余公里,总计发稿106篇,其中音响报道占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4.
难忘古道行     
1991年9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年会在兰州召开。戈壁沙漠的神秘,古道古迹的动人传说,特别是大西北开放的今天,强烈吸引着与会的老总们。东道主甘肃日报善解人意,特意把这次年会搞成一次“拉练式丝路古道采访”活动。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参加过无数次采访活动,唯独这次“丝路古道行”令我久久难忘。那漫漫戈壁,那滔滔黄河,那战天斗地的大西北人,那别具一格的陇西风貌,至今萦绕眼前……  相似文献   

5.
资讯     
《出版广角》2015,(5):126-128
丝路书香是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到2020年。2014年的重点项目包括5大类8项,分别是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丝路国家图书互译项目、汉语教材推广项目、境外参展项目、出版物数据库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敦煌文化及元素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使敦煌文博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一脉,为丝路文化、丝路精神的传递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及传播载体。以敦煌文化为题材的丝路文艺也随之发展并壮大,为文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敦煌文博会为例,对历届敦煌文博会中的文艺剧目及演出进行梳理,分析这些文化内容的创新所在及传播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故事化”“场景化”“时代化”等特征;同时,在技术、艺术及文化的加持下,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在叙事中凸显历史厚度,在艺术呈现中“穿”古“越”今,在技艺融合中彰显文化魅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关照,使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更为鲜活生动,由此引领丝绸之路文化情怀。敦煌文博会文化传播的创新发展,让敦煌文化遗产“活”起来,并以技艺融合赋能丝路文化,为打造持续、创新、有影响的丝路文化构建新的文化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7.
疫情期间,屏对屏的“云端”传播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本文从分析“云端”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南宁广播电视台“云上丝路”国际传播项目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云端”传播的三个策略,即优化议程设置、突破认知隔阂和注重事实传播,并提出未来做好“云端”传播的三点思考:处理好“形”与“意”的关系,融合好“我”与“她”的力量,融通好“古”与“今”的辉映。  相似文献   

8.
《中国博物馆》2009,(3):55-55
“古罗马文明展”于2004年6月1日至11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文化活动与遗产部考古总局主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是首次在中国展出的全面反映古罗马文明的展览。展览设计者有意识将近80%的位置留给了罗马共和国后期至罗马帝国前期这一文明巅峰阶段的文物,直观地将古罗马历史与文化最具特色的方面奉献给观众,  相似文献   

9.
乔婕 《出版广角》2019,(22):50-52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11.
丝路漫记     
<正>因为酒泉的航天发射,因为中国汽车拉力赛,因为西部城市正在倾力打造旅游品牌……也许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她的名字叫丝绸之路,就值得成就一个专题。专题中,千年驼铃声中前走来的丝路与现在钢铁铸成的列车飞驰的线路互语,从兰州到敦煌,仅仅截取了漫长丝路中的一段,然而这是最华彩的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真正推动区域间互动发展的贸易网格,既牵涉历史性共同体叙事,也体现在地化过滤机制。沿线国家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意义建构有怎样的理解和在地化处理?对这一问题的回应需回溯至“丝绸之路”概念。以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研究框架,对伊朗官方媒体伊通社自有英文报道以来的丝路话语文本加以分析,勾勒伊朗丝路观的研究及话语流变并寻求流变背后的当代社会意义解释。以往伊朗丝路观更多从民族身份建构出发,在纵向差异性时间轴线上形成以民族为单位的自我历史叙事。在我国“一带一路”带来的合作机遇的推促下,伊朗官媒从“丝路话语”转向“一带一路话语”,并逐渐走向以区域和地缘为书写单位的叙事格局中,将以往民族史式的时间线带入到更具统整意义的区域空间框架中。  相似文献   

13.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18):I0032-I0033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葳“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  相似文献   

14.
吉平  刘昭 《传媒》2019,(2):67-6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新丝路题材纪录片跳出了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范畴,更多的关注当下丝路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人文往来。《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一带一路》等纪录片,在宏观层面弘扬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微观层面上则展现了丝路沿线人民勤劳、勇敢、拼搏的人性之美,承担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丝路精神的时代使命。跟以往丝路题材纪录片相比,新丝路题材纪录片具有一种新的美学意蕴构建。  相似文献   

15.
郜莹 《出版参考》2009,(10):47-47
在新疆旅行时,同房的是位看起来应该有五六十岁的日本妇人。 她自我介绍叫洋子,一个人以自助旅行的方式走丝路。从她被晒得黧黑的肤色来看,她的丝路之旅应该走了好一段时间了。果然,她说,她已用搭班车及卡车的方式,行南闯北走了三个多月。但让人吃惊的话还在后头呢,她说:“为了能独自走这趟丝路,我先去沈阳读了一年的汉语,然后再从沈阳坐火车到北京,北京坐火车来新疆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6.
南丝路出土海贝数量众多和使用贝币历史久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古蜀与南亚和东南亚的贸易就是围绕南丝路开展的,古蜀和云南与外界的贸易体系也是通过南丝路古商道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翻开胡照华教授的《中华神龙》,不能不被其流畅的文笔、生动的史图所吸引。作者从考古史实出发,参酌古籍文献和民间神话,对中华民族崇高象征的龙之源流、演化、传播、应用、发展,及其历来审美特质,进行了全面深广的系统梳理与科学诠释。从最古的“始龙”,到龙族图腾,再到龙族“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5,(1S):8-8
翻开胡照华教授的《中华神龙》,不能不被其流畅的文笔、生动的史图所吸引。作者从考古史实出发,参酌古籍文献和民间神话,对中华民族崇高象征的龙之源流、演化、传播、应用、发展,及其历来审美特质,进行了全面深广的系统梳理与科学诠释。从最古的“始龙”,到龙族图腾,再到龙族“家谱”;从青铜龙饰,到建筑饰龙,再到画中神龙;从宫廷神龙,到民间神龙,再到民族神龙,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涵盖了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版权输出等出版范畴.其学术出版经历了由内部印刷到公开出版、由“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的出版轨迹,成果最为丰硕;其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从提高到普及,在化枯燥史事为可读文本,助推阅读记忆上升为国家—民族记忆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其版权输出,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华学术外译立项”“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走出去”工程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海外多语种出版,提供了支撑,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半月要闻     
正丝路书香工程正式立项12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获悉,作为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丝路书香工程日前正式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由总局组织实施。丝路书香工程规划设计到2020年。2014年的重点项目包括5大类8项,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