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手段.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GOS评分结果显示35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12例良好、15例轻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其中,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有80%预后良好,而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60%为预后良好.对比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接受ICP监测后,预后情况显著比不接受ICP监测的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预后工作应该重在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并针对性给予早期治疗,辅以颅内压监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关键。观察重点为颅内血肿这一环节,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之一,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依据。护理人员对血肿周密细致的观察是前提。现将笔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观察内容 1.1 意识的观察:对新入院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向护送人员详细了解病人在外伤后有无原发性昏迷,掌握其意识变化的规律、程度,如:嗜睡、朦胧、昏迷和深昏迷。笔者认为颅内血  相似文献   

3.
报告13例严重颅脑损伤后脑积水,12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效果良好,讨论和分析了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发生机理并提出CT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认为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而又排除了颅内复发性、迟发性或遗留性血肿情况下,就应想到有脑积水的可能。应做CT扫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重要继发病变之一,其发病率约占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9—10%,若诊疗不及时则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也是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本文报告从1985年作者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血肿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我院9例,河北医学院二院21例)本组死亡率10%。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颅内血肿尤其是有明确外伤史者诊断不难,但无外伤史或外伤不重发生的颅内血肿则诊断并非容易,近年来笔者观察到4例误诊病例均经手术和头颅C—T证实的颅内血肿。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现分析如下: 一、轻微外伤后的迟发性硬膜内外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法医学鉴定。方法:分析总结16例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此16例患者伤后4h~4d后均发展成为慢性脑内血肿。结论:伤后不久的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开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脑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可考虑外伤性慢性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疗效。方法:对21例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行二期手术治愈。6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4例肠粘连。无造瘘术后肠梗阻、造瘘口狭窄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二期手术适用于严重的休克,全身状态不佳,腹内多脏器损伤和严重的感染。治疗外伤性迟发性结肠破裂重要的是准确判断结肠损伤程度和范围,了解合并损伤的脏器,术中仔细探查,彻底进行肠道和腹腔冲洗,并严格清创和消毒。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衰竭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共收治颅脑损伤430例,占同期外科住院病人数的16.7%,其中,合并多器官衰竭12例,死亡9例,病死率75%,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7~62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 2 颅脑损伤类型 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0例(其中颅内血肿5例,脑挫裂伤3例,脑干损伤2例),12例中合并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寻找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新途径.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照治疗,A组30例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疗法,确定为伤后24小时内、每天2~3次、连续5~10天高压氧治疗,5~10天后改为每天1次的常规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的伤后10天以后、每天1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症状体征的改善、后遗症轻重程度等.结果:A组治愈20例(67%),好转9例(3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7%.B组治愈12例(40%),好转10例(33.3%),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效果经假设检验(Z=-2.475,P=0.0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内血肿、及脑室出血,同时伴有脑挫裂伤等,其死亡率较高。在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工作极为重要,不论病人伤情严重与否,是否进行手术治疗,都需要繁重复杂的护理工作。认真细致的护理观察,是提高颅脑损伤治愈率,降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戊二醛置换法在不同复温方法下对液氮低温保存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新鲜大鼠肾脏组织液氮保存3个月后,随机分为2组采用不同的复温方法。第1组标本直接放入4%的戊二醛溶液中在4℃冰箱内固定24 h复温;第2组标本先置入-80℃冰箱复温72 h,再放入4%的戊二醛溶液中在4℃内固定24 h复温。2组标本经常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后,电镜下对超薄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第1组样品中出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部分线粒体内室肿胀;第2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提示低温保存的大鼠肾脏标本于-80℃冰箱复温72 h后,再置入4%的戊二醛溶液中在4℃内复温24 h,可以良好地保存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梯度复温戊二醛固定液置换法是液氮低温冷冻固定组织标本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复温固定方法,对临床和研究室开展电镜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的主题可以从作品、世界、作者、读者这四个角度来分析:第一层是"爱情"层,叙述汉元帝和王昭君的帝妃爱情故事;第二层是"政治"层,即通过《汉宫秋》中的政治事件来隐含地表现当时的一些政治问题;第三层是通过戏剧故事含蓄的表达出才士不遇的情怀;第四层则是通过戏剧中的冲突和矛盾而反映出的人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湖南当代乡土小说的特色总的来说是秉承湖湘文化和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的传统,注重对人和人性的关怀和张扬,体现人道主义的精神和人文关怀之情,善于"地方色彩"和"风俗画面"的描写.可以以1978年为界,分为1978年前的近30年和以后的近30年.前期的作品除了以上特点外,还具有政治传声筒的特点,而后期的作品则更多的是用文化叙事代替了政治叙事,由传统叙事变为现代叙事,注意采用大量的民俗事象和山水风景来表现主题,也较多的使用方言俗语,体现一种强烈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选用32只狗,以钟摆式打击器制成脑挫裂伤模型。并随机分四组,对照组、常规组、常规 低右组和IHD组进行治疗。伤前、治疗前后,分别对颅内压、血及脑脊液乳酸进行监测,实验结束对损伤狗脑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半定量计分。结果显示:IHD治疗后,ICP及CSF乳酸较其它各组均明显下降,损伤灶周围脑水肿及损伤反应亦明显轻于其它组。本研究揭示,IHD疗法可减轻创伤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15.
赵微 《邯郸师专学报》2011,(1):95-98,104
现代汉语中有三类"别X着"祈使句,"别X着3"祈使句在X、"着3"的句法性质、语义特征以及"别X着3"祈使句的语用功能等方面具有自己突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界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了"、"着"、"过"的相关问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主要分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汉外对比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指出这些研究所反映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干灰化法将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中的有机硼转化为硼酸盐,在适宜的pH条件下,将硼酸盐转化为硼酸,用甘露醇强化硼酸的酸性,酸碱滴定法确定硼酸的含量,计算出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的含量.此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良好.标准偏差为0.39%,相对标准偏差为0.39%,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他砂汉语的标记被动式有"名<,受>着+[名<,施>]+动""名<,受>+名<,施>+各+动""名<,受>着+名<,施>+各+动"等三种类型.讨论这三种标记被动式的用法及被动标志的来源.他砂汉语中由被动标记"各"和"着……各"构成的被动式均与土家语的影响有关,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土家语的抵抗和改造,属于汉语、土家语深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基于语料探讨"者"的语篇衔接作用。通过对收集到的"者"及其译文语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者"是一个概括词而非名词性替代词,在谋篇机制中起概括的衔接作用。Halliday&Hasan在《英语的衔接》(2001)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语篇衔接分析模式的理论框架为本文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