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社会公正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公正观加以指导。权利平等保障了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为公正的实现奠定了法理基础。利益分享是推动公正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的必由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公平正义的过程中,要把握社会主义公正观内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在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减少社会公正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平、合理和有序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已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弥补社会公正的缺失,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4.
我们重新审视公正问题 ,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是与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联的。社会公正的基本特征是公民的政治地位平等 ,也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社会主义已从制度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但在具体实施社会的公正时 ,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 ,构建社会公正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十六大开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和谐社会既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促进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思想上树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念。本文力图从社会公正方面来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应该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减少社会公正的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着手,为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号召人民、团结人民的核心理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是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体系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公正指标正成...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争取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历史。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认识和追求社会公正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具有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不公的问题。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努力促使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9.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要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确保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既促进社会发展又体现社会公正,并反对平均主义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社会公正这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课题。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 ,它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融在一起的 ,学习及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从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充分肯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在我国长期被视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尺度,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考本身虽然具有相对的公平性,但究其本质,它毕竟只是一种普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它并不具有保障社会公平的责任和能力。目前我国高考改革领域出现的众多问题和阻碍,正是由于高考被赋予了太多它本身不该也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致。因此,让高考回归"教育本性",才是目前高考改革的理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ocial justice dispositions of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in secondary schools as inferred from their metaphoric expressions. Drawing on a Bourdieuian account of disposition, our focus is the use of metaphor as a methodological tool to identify and reveal these otherwise latent forces within our data. Our analysis shows evidence of redistributive, recognitive and activist conceptions of social justice. We argue that these three social justice dispositions may be insufficient to meaningfully address persisting inequalities in the school system and that a capability-based social justice disposition – absent in our data – is needed. We conclude by highlighting that: social justice dispositions can change; a valid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requires ‘contextual stabilization’; and metaphors for social justice are differently construct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14.
Student teachers have difficulty planning lessons that fully integrate social justice with mathematics/science content. This study was a content analysis of 26 poster presentations of mathematics or science lessons 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ssues made by student teachers (20F, 6M) at a mid-sized college in central New York State. The presented lessons applied four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integration (data collection followed by graphing analysis; discussion of text/video; modeling; library/internet investigation) and addressed three major social justice themes (diversity, system disparities in human communities, and in stewardship of earth). Deeper content knowledge, faculty lesson modeling/reflection and practice delivering lessons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道德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诉求,也是实现市场经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一、伦理道德为市场经济社会提供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二、伦理道德使市场经济活动效用最大化,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三、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导向力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体制的理性价值追求。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切实解决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缺失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方面存在着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因此,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灵活的社会保障菜单选择制度,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makes a connection between youth work spaces, emotions and some elements of memory,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s dangerous for social justice in both meanings of the term ‘dangerous for’. It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to social justice of lesbian and gay youth work and other non-heteronormative youth work in a British context and considers the spaces of youth work practice as both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to the prospect of social justice and also as potentially ‘for’ social justice, that is, capable of proposing social justice and therefore replete with danger for current social relations. The argument seeks to engage with recent discussions of how collective subjectivities emerge and become politically active, of how lives become liveable and indeed what counts as a life.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与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并建立符合本国实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Social work education could benefit from an explicit educational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social justice and sexuality: sexual justice.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literature in social work discussing this critical issue. This article helps equip social workers to challenge social injustice through a lens of sexuality and buil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y examining sexual justice through pillars of social work: human dignity, community and solidarity,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priority for the poor and vulnerable, and peace. An activity providing micro and macro case discussions is presented to help infuse sexual justice into social work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