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芸在2007年发表了三篇小说,《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期《黑色的蚯蚓》,第二期《虞兮虞兮》,《中国作家》第三期《T字路口》。纵观这几篇小说,我们发现,王芸非常善于表现女性,尤其是芸芸众生之中那些平凡的女性。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说:“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代表四季循环、土地、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的是"女人的故事",作品不仅借助王琦瑶这个女人的故事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观、情爱观,而且在充溢着浓郁女性气息的文本中,用"女红式"的叙事静静拆解了女性依附男性的历史,构筑了现代女性的生存景观,同时传达了作家对两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大型机关报党报,对《解放日报》研读发现:延安时期女性作家先期都以"边缘人"的身份,坚持文学创作的自主自由,她们在政治合法性的前提下坚持自由言说的可能性。在知识分子的"入世"担当意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整风运动"及一系列的政治化运动的综合作用下,延安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写作、自由写作又很快地融化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写作。  相似文献   

4.
徐坤的小说始终关注的是女性作为“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遭际和抗争。无论是书写精英知识分子女性的《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还是关注底层草根女性的《野草根》,作家透过对爱情婚姻的审视,描摹了女性在传统性别秩序中的挣扎、无奈与绝望,在深层的心理与伦理结构中,反思男女两性整体在社会上的位置与关系。  相似文献   

5.
《八小时以外》2012,(10):28-29
谁是最值得学习的巴黎极品女人?是全世界男人不二梦中情人之选的苏菲·玛索,还是近些年来最具人格魅力的卡拉·布吕尼?也许巴黎女人自己的选择更有说服力:在去年《费加罗报》发起的"巴黎最时髦女性"的网络票选中,当时正风头强劲的前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仅获得8.6%的票数,名列第五。排名第一的是54岁"高龄"的模特伊娜·德拉弗拉桑热,她得到了29.5%的选票,将布吕尼远远抛在身后,成为巴黎最时髦的女子。一位54岁的模特,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最挑剔的巴黎女人将她评为最时髦的女人呢?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青衣》,虽出自不同作家、不同创作背景,却都通过对女性抗争命运的描绘,展示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渐逼渐窄的生存空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原本是活在舞台上灯光下的女人,不管是被迫当舞女的金兆丽,还是爱戏如命的筱燕秋,都在现实的逼迫下,没能守住女人立足社会的一点立锥之地,被迫放弃舞台。最终又因两位男性作家不约而同的宿命论倾向,她们的命运被归于某个男人的屋檐下,社会身份也随之丧失。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到了"马"意象,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和其他作品中的"马"意象不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逐渐变异,最后变成了一匹"骟马",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高压中的挣扎、苦难、纠结、矛盾、压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是对历史的重写,而"井"是中国前现代文化最重要的符码。因此,新时期文坛涌现出很多口"井"。陆文夫的《井》、郑义的《老井》、铁凝的《秀色》和苏童的《妻妾成群》是新时期文学中四口关于女人的"井",它们各自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女性和人生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1.
《生为女人——女性的话语》中女性散文寄寓女性作家对女性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茨威格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不经意间也表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思想。但茨威格终究是受父权制影响较深的男性作家,对他来说,女性依然是他观望的对象,是"他者",女性依然是失语的。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可从作品中看到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底层叙事近几年来在文坛掀起热潮,如李约热的《青牛》、曹征路的《霓虹》都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知识分子作家出现这样一种文学创作倾向可以说是对文化自觉的实践,是作家对当下现实的自觉的、迫在眉睫的回应。但是需要警惕的是,这样一种底层叙事到底是"底层"在"叙事",还是为"底层"而"叙事"?作家怎样才能摆脱一种高高在上的写作叙事姿态,让底层发出真实的声音,这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女人是太阳──莫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刍议车晓勤“女人是什么?”这是关于女人的观念。“女人是什么?”这是近年来兴起的女权主义文学回答的重要问题。当代女作家莫然从女人的立场出发,以女人的眼光,用女人的标准,在小说《高处不胜寒》,《风从东方来》中①,通过自我...  相似文献   

15.
戴厚英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真诚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作品既是自我表现,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人文关怀。《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作家真诚地反省及思索人性的结果。《脑裂》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症状的象征和调侃。她的乡土题材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乡土情怀;作为女性,她既有对自身性别的体验,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关注更多的是人性,而不是女性。  相似文献   

16.
看《收获》     
年末一期,期刊多有匆匆之色。《收获》继续第三轮的五十周年庆典,久不露脸和未曾谋面的新老作家齐上,却有强弩之末之感;《人民文学》推出"青年作家专号",众多一线新锐作家云集,阵容虽整,惜乎锐气不足;《上海文学》破例推出"中篇小说特大号",十个中篇颇显厚重,可惜无一篇特别出众。本期最值得看的作品是两个长篇--阎真的《因为女人》(《当代》)和黄蓓佳的《所有的》(《钟山》)。两位作家都将笔力聚焦于女性情感,尤其是《因为女人》,以最老实的写实笔法全程书写当代女人情感的历程,尽管对女性问题的见解可待商榷,艺术水准也未必高评,但感情真挚、笔法细腻,令人难以释卷。阎真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在一个男权如此膨胀泛滥的时代,能够如此诚恳地为一寻常女子作传,为弱势女性说话,令人感佩。此外,孙惠芬的《天窗》(《十月》)、李晁的《朝南朝北》(《上海文学》)都注重以事件写心理,虽各有生硬之处,但力道紧致;田耳的《一朵花开的时间》(《钟山》)和李云雷的(《无止境的游戏》(《大家》)都涉及对古代文本的戏仿拼贴,但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涉及对严肃人生命题的探讨,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性别政治是女性主义抨击的主要对象,劳伦斯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则体现了女性作为知识分子形象对家务活的摆脱和他者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推荐书目:《三十八周零四天》作者简介:叶倾城,原名胡庆云,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签约作家,其作品发表在国内诸多报刊杂志中。其散文作品有《爱是一生的修行》《倾城十年》《情感的第三条道路》等,长篇小说作品有《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推荐理由作为一个女人,你是否对怀孕充满了期待但又忐忑不安?叶倾城的新作《三十八周零四天》是一本关于女性孕育历程的随笔,记录了她从怀孕到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关园园 《现代语文》2006,(10):43-45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是台湾第一位女作家,也是台湾学中女性意识最早的呼唤和奠基。”(《台湾地区学透视》,古继堂,黎湘萍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林海音的小说,不管是以北京为背景还是以台湾为背景,几乎全都是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叙写了女性的种种不幸和悲哀、忧愁和痛苦、忍受和反抗。  相似文献   

20.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