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6岁的李昕,可算是达到事业的顶峰、硕果累累了:1992年奥运会、1994年世界锦标赛上,她与队友一起站在亚军领奖台上。1995年亚洲锦标赛上,她被评为得分王,她在5场循环赛中总共得108分,平均每场得21.6分。 李昕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一个篮球之家。父亲李振久曾是辽宁二队队员,退役后在本溪市体校当教练,母亲逄燕曾是辽宁女篮后卫,弟弟李明伟曾在北京部  相似文献   

2.
昔日国家女篮名将李昕,在 阔别赛场三年之后,重新出现在 2000年全国女篮甲级联赛上,她身着沈部女篮10号球衣,成 为本届联赛上的一位抢眼人物。在第一阶段北京赛区与重庆队一战中,比赛进行至第三节时李昕披挂上阵,无论是断球、跳投还是防守,她均有上佳表现。她上场14分钟,共有16分进账,不仅展现了昔日的风采,同时也给球迷及业内人士带来了惊喜。 主动请缨 谈到重返赛场,李昕十分平静,她说:“我也没想到三年之后自己还能重返赛场。干篮球18年,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我应该感谢军区领导和沈部女篮教练,没有他们的支…  相似文献   

3.
李昕这女人     
李平 《篮球》1998,(10)
李昕说:下辈子我想做男人北京奥神成立仅一年多,在今年的甲B联赛中,竟一路轻松扳倒吉林东北虎、蜀军蓝剑等老牌之旅,以全胜的战绩昂首挺入甲A。北京奥神由此亦吸引了众多视听。然而奥神之神奇还不止于此,其主帅、原女篮国手李昕,方可谓焦点中的焦点。李昕自步入篮坛,就特爱“招人议论”。在沈部女篮,有人说李昕前途无量,也有人说李昕恃技而骄,培养不得。进了国家队,眼见得成了队中一员不可或缺的顶级战将,又激流勇退,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了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的一个学子。学没上多久,又鬼使神差地当上了北京奥神男篮的主教…  相似文献   

4.
《新体育》2000,(5)
李昕近况 山东平原县读者刘莉问:我是一个篮球爱好者,又是女篮名将李昕的球迷,很想知道她现在的情况及通讯地址。 春雪答:李昕自从放下教鞭后,便回到了人民大学继续她没有学完  相似文献   

5.
做梦都想“飞黄腾达” 我相信缘分,我和篮球结缘是命里注定的。从全国中学生比赛到北京青年队到北京队到国家队,我一路顺风,甚至没有尝过坐板凳的滋味,这自然有我自己的努力和一点点天赋,有教练员的培养等等所谓主客观的因素,但是我觉得还是少不了几分运气。岁月悠悠,风啊浪啊见过一些经过一些,我是有点儿信命了。 “宋晓波很要强。”许多人这样评价我,我呢,也承认自己是一个挺要强的人。要强的个性可定让我在做事情时总想做得最好。这种性格很像我的母亲,可是母亲在球场上远没有我幸运。我母亲球打得很漂亮,在队里也是少不了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因为你有好的运动员,所以你们获得了胜利。”但是,少数的教练员总是怀疑这样说法的正确性。大多数中学教练员懂得,不管用什么方法,天才的运动员每年是不会永远有相同的技能。中学教练员必须使他的运动员和篮球训练计划在一年中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奥德尔·贝肯中学篮球队,就是将三角型进攻战术作为基本的进攻战术进行训练和运用的。  相似文献   

7.
王涛 《篮球》2001,(19)
手中的那本小说,如果不去翻,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页将是怎样的情节。无论结局怎样铺展,至少,一阵纸香,曾经悠然飘过。 退役、当教练员、上大学……溜溜绕了一圈后的李昕又回到了正徘徊在低谷的国家队,又回到了运动员的老本行。 这不是原地踏步吗?这不是吃了回头草吗? ……新一轮关于李昕的议论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好消息     
王光美曾在北京老体育工作者座谈会上把体育工作者称之为“冠军之母”。奥运击剑冠军栾菊杰称她的教练员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培养世界冠军的人”。的确,没有教练员,就没有体育事业;没有教练员,就没有世界冠军。一个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关心、教育、帮助。一个好的教练员有利于运动员技术的发展、成绩的提高、思想的进步和人格的塑造。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首先须切实负起“母亲”之责,为运动员健康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  相似文献   

9.
张丽娜 《当代体育》2014,(19):54-57
悲伤的过往 你只要跟史蒂文·亚当斯说上两句,就会从他的口音中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口音只是他不寻常的过去中最寻常的一部分——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个没有篮球传统的小国。刚刚踏上美利坚土地之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但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大学篮球圈中打响了名声;又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在NBA劲旅俄城雷霆队当上了先发中锋。  相似文献   

10.
对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课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课主要内容,而“三步上篮”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课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的人较多,我们在课堂上应尽快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三步上篮”。篮球课上一轮又一轮,沿用原来的教材内容、教法,总感觉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一点都不会的学生就更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物理学原理对“三步上篮”的教学顺序,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改进。经过对比试验班检验,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公好龙”的成语,想必小学生都熟知.天天画龙、盼龙,龙“显灵”了,此公却怕了……此说属寓言,但当今社会有没有“叶公好龙”者?新“叶公好龙”的心态和寓意……一切似乎值得玩味.1994年,上海共有800多名教练员报名参加岗位培训——但此举近似“画龙”——岗位培训班如期举办时,仅有7人参加!问其原因,大多数教练回答:“忙,哪有二三个月的时间参加培训”.教练忙是事实.但是只强调忙而从不参加培训,恐怕不能自圆其说了.如果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无话可说了——人家不愿意来学习,又不能“强制执行”.令人不解的是,笔者多次参加教练员的座谈会,听到不少教练、训练单位负责人反映:教练员急需培  相似文献   

12.
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后面却是一个拉不开、扯不断的关系和一场不能说不激烈的“竞争”。一位中学老师这样对我说:“我现在不敢上篮球课了,因为班上冒出一群 NBA 的球迷,他们每天的话题都是篮球,下了课就打篮球,现在球打得比我好。篮球的技战术比我还门儿清,你说我这篮球还怎么教?”另一位中学老师却也对我这样说:“以前教女学生踢足球甭提多费神,她们不爱踢也不会踢,一听上足球课就溜号,这下好了,  相似文献   

13.
从1995年开始,除了裁判工作以外,我还有了一项“副业”——当翻译。当然,还是没有脱离开网球。那时,中国网球协会与国际网联刚刚开始在教练员培训领域有了接触,不时地有专家来讲课,由于我是“自由人”,另外对网球方面的术语又比较熟悉,所以就有机会和这些专家一起到各地区巡回讲课,也增长了不少见识。特别是从1999年国际网联与中国网协制定了一个5年关于教练员培训的长期计划之后,几乎每年我都有机会接受“再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现代篮球比赛身体接触频繁,对抗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高水平的比赛,没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做基础,运动员在比赛中就难于准确、有效地完成攻守技术动作。可以说,力量素质是当今篮球运动员体能中的第一位素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既是向高水平运动员迈进过程中的打基础阶段;又因其年龄特征,他们还处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抓好篮球运动员青少年阶段的力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练员较多关注的是技、战术问题,即使是谈论力量训练也多集中在具体练习方法和手段方面。由于训练对象的千差万别加上方法的无穷多样,教练员在训练中…  相似文献   

15.
进步的第一步,从正确的练习开始。(一)为了取得练习效果,应该做什么?对于逐年进步的篮球技术只有惊叹。这件事,不仅是教练员,也是运动员夜以继日地努力着的缘故。然而,对于队和个人来说,有着各自的水平,马上就掌握最高的战术、技术是  相似文献   

16.
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看奥运: 男篮进前八很艰难 从2004年的7月20日开始至8月1日,由六位经验丰富的NBA教练员组建的教练团将在首钢体育馆.与近百名来自中国各地的最优秀的教练员分享他们世界级的篮球知识和经验。李元伟说:“我们的教练员确实在篮球理念的理解上面和世界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们一定要吸收世界先进教练员的经验。”其实.中国篮球的新一轮学习风潮从国家队聘请外教就已经开始。尽管哈里斯和尤纳斯的合同都只签到了雅典奥运会之后,但李元伟谈及了之后的设想:“请外教这条路我们还会继续走下去,这段时间大家看到了队伍的  相似文献   

17.
保生 《篮球》2000,(21)
有过运动员、大学生和教练员经历的李昕,如愿以偿地重披国家女篮战袍。 今年31岁的李昕,来自沈阳部队女篮,打助攻后卫,曾代表中国女篮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是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悉尼世锦赛亚军的主力队员之一。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李昕退役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深造。读书期间,她曾执教北京奥神男篮,是第一个执教我国甲A男篮的女主教练。 今年5月,李昕随沈阳部队女篮重返赛场。在重庆赛区,3200米跑成绩她名列第一;在萧山比赛阶段,她的技术运用和战术意识都博得行家们的好评。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李昕应该…  相似文献   

18.
虽然从来没有过被狂热的球迷簇拥着的极度快乐,虽然没有过入选各种明星队的光辉经历,但是,在中国篮坛,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就决不会有人说不知道。有人说他是一个被埋没了的明星,有人说他是一个在中国篮坛“穷搅和”的球员,还有人说他是一个球场上的“多面杀手”。可是当你真正地想去了解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在中国篮坛顽强拼搏了20年,为前卫队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一心扑在篮球上的踏踏实实的球员。  相似文献   

19.
篮球意识定量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的对抗项目,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制约和反制约的应变能力就会受很大影响,若具有良好的篮球意识又掌握了完善的技术和战术,就能在比赛中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运用自如,配合默契,更好地发挥集体力量。本课题主攻方向是研究如何敲开阻碍培养建立良好篮球意识的大门,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篮球意识,向教练员提供分析每个队和每个队员篮球意识强点和弱点的依据,从改革训练出发,在  相似文献   

20.
刘恒 《乒乓世界》2007,(11):92-92
创新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灵魂,是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国家队的教练员们能够始终掌握世界乒乓球发展的脉搏,无论在器材、技战术、还是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始终走在世界前列。钻研是每一名教练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想成为名优秀的教练员,光靠苦干是不够的,他必须时刻研究对手的情况,分析自己队员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这都需要教练员的钻研精神。钻研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钻研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成果。我们说,看一个教练员有没有敬业精神,主要是看他有没有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