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艰辛曲折的民族复兴史,就是一部提出和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铺就了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如何充分发挥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日战争对战胜世界范围内的反动力量、迎来文明进步的当代新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民族自卫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的首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田国强 《留学生》2012,(6):20-21
4月27日,我应邀参加了“我的中国梦”——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座谈会。会上,源潮部长对中国梦的特质作了很好的解读,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中国梦”。这是一个触动内心深处,让人感动、心潮澎湃、感想万千和心情激荡的话题。虽说我在美国留学、从教20多年,对于所谓的“美国梦”我从未挂怀,心中涌动的依然是“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种家国情怀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一词作为农业文明所折射的国家观念和族体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发挥了文化辐射和政治凝聚的作用,具有华夏中心主义的深刻内容,涵盖了华夏文明特质的“中国情结”,也深深融入民间信仰和大众化领域,表达了民族伦理价值与国家主体结构相符合的普遍认同感。随着和平统一祖国的时代大潮的到来,又焕出民族再崛起的极大热情,本文以“中国情结”为基本视点,借助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理性成分的分析,强调中华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从当前国际格局、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发展状况和全球战略互动情况诸方面来看,中华民族有可能在新世纪复兴,而且,中华民族必须在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内涵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文化振兴以及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这就要求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建设先进的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围绕新世纪初我们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承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力量。它是一把钥匙,一把解读社会主义中国全部要义的钥匙。它更是一个引擎,一个驱动"中国号"动车组滚滚向前、驱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引擎。横空出世,莽昆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世纪之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华民族复兴开了个好头。世纪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党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邓小平为这一辉煌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世纪之末,邓小平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航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诚信与国家政局、民族命运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今天,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构建洼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是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核心叙事,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复兴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叙事,指向的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的创新叙事,超越了民族国家范畴,指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所创造的新文明。三大叙事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一定的张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三大叙事的融汇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实践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只有在始终实践“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整个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以至“海内外贤士大夫,奔走呼号,复兴民族之声,嚣然四起”,《复兴月刊》大声呼喊:“中国今日,内则政治窳败,财尽民穷;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  相似文献   

16.
柳青 《新读写》2011,(12):50-51
10月18日,“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揭幕。这次展出将持续至2012年1月10日。在长达三个月的展期里。中国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62件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贯穿了毕加索一生中各个主要的创作时期:蓝色时期、粉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展出中最早的一幅画作是毕加索14岁时完成的油画《赤足少女》,最近的一幅是1971年的《星期日》,那时画家已90岁高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都强调了中国发展的理念、发展的经验和道路,但缺乏对"中国模式"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逻辑分析,缺乏对"中国模式"的价值分析.作者不主张简单地提"中国模式",而是从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入手,阐释了民族复兴中国模式的理论内涵、历史价值以及该模式的全面性、过程性、开放性特征,进而强调了在实践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民族复兴中国模式的基础、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二八事变中惨遭轰炸与焚烧后,商务印书馆提出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复业标语,气势磅礴地推出复兴教科书。这套书成为20世纪中国教科书史上编辑校订人数最多、出版种类最多、经历课程标准最多的教科书,并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复兴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在日寇猖獗的刺激下,自觉调整启蒙基调,努力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结果。复兴教科书积极守望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力和民族精神,在文化自觉中进行文化创新;将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作为现实关怀,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和共赴国难,明确抗战救亡的全民族性和正义性;注重儿童体格、德性、经济、政治的综合训练及能力培养,主张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和自动探究能力的公民,并希望以此为民族复兴积蓄现实性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世界重新打量中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