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静 《语文天地》2012,(21):68-70
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项"养心事业",是一片关涉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天空。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身心获得一定奠基性、基础性成长发展的土壤。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真善美的气韵的相互濡染、相互传递、相互加温,使之在生命的内核中彰显,并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1.在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里,教育只能是人道主义的。使儿童对教育过程产生好感,使他们成为我们在教育他们中的自愿助手———这是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2.使儿童得到与我们交往的快乐:共同认知、共同劳动、游戏、休息的快乐———这是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3.成人的日常生活和相互关系的性质,这是未来的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环境。因此,极为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相互交往,尽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力求使儿童树立的那种理想。4.人对他人的信赖,人对自己的生活立场的信心,这是人与人之间富有人生乐趣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把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并且使主导价值观念在与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相互交融,达到和而不同,这是社会顺利转型、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交往”范畴涵盖着丰富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交往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主体之间,在一定的目的引导下,以一定的中介物为媒体的相互往来与交换、相互作用与制约、彼此联系的活动。兴趣是教育学的一个核心原理。教育要从人的兴趣出发,促使人主动地自觉地与环境互动,建构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人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界定,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论,其实这两之间在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致性,由于两种教育各具优劣,实际教学中只有将二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之共同发展,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任何将二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涉及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紧张,敌意滋生,就将家无宁日,国无宁日。美育作为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对人际关系的协调起着更为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荆。它可以使人淡泊名利,它可以使人血气平和,它可以使人相互沟通,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1.必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相互服务是人之间新型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宁,很大程度上是同各种岗位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尽忠职守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社会交往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人的社会交往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林剑一、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社会交往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交往”范畴涵盖着丰富的内容。从一般的意义上看,交往即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主体之间,在一定的目的引导下,以一定的中介物为媒体的相互往来与交换、相...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师生关系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师生关系是一定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结成的相互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  相似文献   

11.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相互对话、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文化得到了提升,儿童获得了精神的成长。这是一种根本性的、本源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本体、更为全面的教育,而非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又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现代教育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师必须上好第一堂课。重视并利用教学交往中的“首因效应”;通过教学交往中的媒介选择,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由学生、教职工和领导组成,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与沟通的特殊社会组织,这个组织又与家长和社会有着必然性的联系和沟通。构成和谐校园的中心是人,实现学校内部各种组织结构之间、干部之间、干部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物化的校园教育环境与人之间、社会和家庭与学校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一、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依据1.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对高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崭新的制度设计。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终身化和整合化。终身教育制度在纵向上,体现出上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在横向上,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整合社会所有形式的教育资源,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使正规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同时,还使各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已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架在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成员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各种文化素质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和理解成为一种可能。作为社区功能要素之一的社区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提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社区教育是社会文明和传统教育文明不断发展而派生出来的现代教育范畴。它是在社会结构、区域经济不断分化重新组合之后形成的新型教育集合。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由当地政府统筹监管并根据本地区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等法学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一同成为世界法学教育事业的两种发展趋势。虽然法学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排斥的趋势,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融合。文章通过分析民族化与国际化存在的冲突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共通之处,提出法学教育如何在民族化与国际化两种倾向之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与经济宏观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为经济结构服务。它们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为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各种内在的关系和联系,不断进行教育结构改革,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使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使教育在宏观上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职能。  相似文献   

19.
正张雨琪:蔡老师,您曾经自我定位为一个父亲、一个教育的从事者、一个一直以来关注基础教育的人以及一个爱读书的人,我想这些定位都建立在您相信教育或者说相信人的生存处境必定有希望的基础上。阅读与教育无疑是将自我的处境与他人的处境相互联结的方式(方式一词或许用得并不恰切,毕竟阅读与教育所产生的人类视野与人道关怀是自然而然的,并且是非功利性的),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中,阅读在一定程度上附庸于教育的意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是指对于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所进行的教育。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系,又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制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教育的终身化和整合化。终身教育体系在纵向上,应体现上下的连续性和贯通性,强调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继续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的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在横向上,要打破各类教育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整合社会所有形式的教育资源,使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和渗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结合;同时还应使各级各类教育根据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