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9年的“假若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考作文中都出现了“文体不限”这一要求。其实,文体不限从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1998年就开始了,只是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而已。这一要求的提出,摒弃了过去那种只写议论文的限制,拓展了考生的写作思路,让考生有了  相似文献   

2.
学生如何在议论文写作中建构体现自己思想、情感和思维的语言?广东中山的张华提出了“句径”的概念,议论文“句径”建构途径应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以此指导学生建构议论文语言,学生就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应有的思维品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只有语句的结构与内容表达相适应,议论文才能展现其议论性、深刻性、思辨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议论文理论的核心“三要素”理论来源于形式逻辑的“证明”理论。将形式逻辑的理论运用于议论文写作 ,丰富了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然而 ,脱胎于“证明”理论的“三要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从本质意义上说 ,“三要素”理论就是在推理中证明某一观点的“是”或“不是”。然而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常常不能以简单的是或否来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形式逻辑的证明是先有论点 ,然后选择论据的 ,它对论据的选择以是否有利于论点为标准。这从认识论上来说 ,是根本错误的。用“三要素”理论中的“中心论点”说来解释议论文 ,有的解释不通。“三要素”理论只适用于以证明为主的议论文而不甚适用于以阐述为主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5.
王静 《教学月刊》2011,(6):27-29
议论文,毋庸置疑,是表达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是为表达"我"的自得之见。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并未真正领悟此中要义,写作时多的是附和别人的思想,多的是为印证别人的看法而搜肠刮肚寻找新鲜例子。材料堆积,以叙代议,人云亦云,有印证而无“我思”,已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如若仅借助写作技巧层面上的辅导,诸如“围绕观点精练表述材料”“分析材料照应观点”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观念上引导学生走出误区。教学时,不妨给学生找“一面镜子”,让他们自我观照。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修辞学“争议点”理论起源于法庭论辩,“争议点”意为“分歧”或“冲突”。当代学界对“争议点”理论的研究呈多元趋势。这一理论为高中英语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经常存在语言空洞、缺少文采或矫揉造作、辞藻堆砌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缺少真情实感。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境,虚实相生,引导学生唤醒“我”(为文者)的存在意识,“我”的主体意识,激活“我”的想象,由“我”来讲,由“我”来写。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中,有的说理止于浅表,仅说几句常理常识,见解平常;有的对论证概念“整体打包”,缺乏分层解析,概念单一。这样的文章都没有生气和精神,更缺失说服力和思辩力,文章没有灵魂。那么,怎样才能使议论文说理充实丰富呢?在2014年江苏高考评分细则中明确说明,对观点中的重要概念要进行准确界定,并进行“分解”和“剖析”,也就是说,在议论中若能选取具有丰富思想含量、多种思维取向的语句来对所要论证的核心概念的含义作深入透彻地解析,那么能使思维的层次和深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洁萍 《教师》2011,(35):73-73
目前,议论文写作教学仍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状态。怎么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笔者认为“活”化议论文写作尤为重要。文章从作文训练形式、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三个环节入手进行“活”化教学处理,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万事开头难。”考场作文若有一个漂亮的“凤头”,自然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考生们所热切期待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了一套议论文“三步开头法”,很适合初学写作的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飞 《现代语文》2014,(5):154-154
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开放性、限制性并存,写作思维收放有度。应该说,这是一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命题方式。但是,在写作教学和实践中,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渐渐呈现出一种颇有意味的倾向:议论文成为了主导文体。以2013年高考为例,各省“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只有个位数,议论文一家独大,明显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文体选择的结果,与命题人“文体不限”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是作者运用组织巧妙的语言说服他人的一项文体类型。写作议论文考验的是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会出现概念不清、逻辑混乱,角度单一等问题。文章以"痛感新闻"材料作文写作为例探寻写作议论文的大致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不能孤立,相关联内容相互链接的教学更有效。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链接“逻辑的力量”单元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逻辑的力量”的积极性,更能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教学实践中,利用“逻辑的力量”单元教学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样本,更是通过议论文习作升格训练,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事例论证事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我认为这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高考考纲中,写作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笔者分析,加上“其他体裁的文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的自由。因此在备考方面,笔者建议:考生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体,而且要适当地了解其他文体的写作特点,不妨尝试一下其他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写作议论文运用例证法常见的毛病是:选例时不善筛选,以多取胜;组例时随意安排,不合逻辑;叙例时“水分”太多,定向不明;用例时以叙代例,“例”“理”分离。  相似文献   

18.
李旭东 《语文知识》2014,(12):47-49
清人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之二有言:“有道理之家,有义理之家,有事理之家,有情理之家。四家说见刘劭《人物志》。文之本领,只此者尽之。然孰非经所统摄者乎?”刘氏的“道理”“义理”“事理”“情理”为文章之本,如将“四理”说借用到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上来,借用“四理”法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议论文的理性之美,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别有洞天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一学生学过第一册第六单元记叙文后,就进入第七单元议论文的学习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对这陌生的文体往往困惑难解,有的学生产生厌学厌写的情绪.怎样指导学生完成由记叙文写作向议论文写作的过渡,“搭桥”就成了关键.下面谈谈我的浅显做法.  相似文献   

20.
吴大庆 《语文知识》2000,(11):69-70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是常见常用的两种文体,都属议论文的范畴,具有一般议论文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读是基础这两种文体的写作过程大致都是这样三步:阅读——定题——评论。无论是写“文学评论”还是“读后感”,首先要通读作品,读懂作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和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作品特点和自己的体会,确定评论中心或感悟点,在读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