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操作中建立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事物中有关数的或形的关系的反映。如果从认识活动出发,任何一个概念,都要通过事实(或现象)到表象,再到概念的认识过程,且形成的表象越丰富、越完整,建立的概念就越清晰、准确。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就是要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用多种感官去参加活动,从更多的角度上去认识和接受事实(或现象),得以形成丰富、完整的表象。同时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直接得到的事实和表象,能够在操作中得以再现,从而形成鲜明、稳定的表象,建立起清晰、准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数学中的表象是指数学主体在观念中留下的形象。学生掌握的表象信息越丰富,对数学概念原理的认知就会越深刻、越具体。随着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认知升级就会成为自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想象力的发展是幼儿进行创造思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常识教学中,我在发展幼儿想象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运用实物图片,丰富幼儿的表象表象越丰富,想象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越狭窄、肤浅。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丰富他们的表象尤为重要。中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已经建立起一定的概念,但又有很大的局限。如说起月亮的形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说“圆圆的月亮象盘子”,而很少有小朋友能说“弯弯的月亮象小船”,这是由于他们对上弦月与下弦月的表象缺乏认识。于是,我叫幼儿在晚间分组分期仔细观察月亮,要求他们用图画记录看到的月亮形状,再将他们各人看到的月亮形状的图画记录布置于活动室内。然后,我与幼儿共同绘制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独特思考的过程。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大胆地想象、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去探讨。一、学会观察,丰富想象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事物的映像,人对这些映像进行加工改造产生的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多种感官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维的,建立的表象越具有概括性,就越能发现知识的规律性。 对于概念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  相似文献   

7.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它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丰富表象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丰富的表象积累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础,也是创造思维的基石。   表象由主体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感受而获得。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具有概括性,就越能发现规律性知识。为了获得正确的表象,就要运用观察、操作、体验等方法,要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事物和现象。   例如,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先要学生说出手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说:长方体有 2个角、有 2个面、 4个面、 6个面……答案不一,我不反驳他们…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水平是依据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亲  相似文献   

10.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我们在口语训练中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丰富表象 引导想象。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印刻、保留、活跃于人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在想象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象越丰富,想象越深刻,开阔;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肤浅、狭窄。要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就必须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表象。因此,我们在口语训练中,课内就要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课外就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的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过程中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过的或者类似有过的表象派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与课文相关表象的积累,则难以根据课文的描述产生种种想象,也就难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一、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感知是获得表象的源泉,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事物,形成表象。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件的共同本质特征。因此,在概念引入时,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为形成概念奠定基础。其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想象的水平是依据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而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正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储存知识、丰富表象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亲近教材,激发想象?笔者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必须借助于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事物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遵循“感知——表象——概念及概念系统”这样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因此,表象成为认识活动中由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环节,在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那么,怎样根据表象在认识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搞好概念教学呢?笔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小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发生和发展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呢?一、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建立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的结果,都是以概念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藉助于概念去进一步认识各种事物的。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即是掌握科学知识。凡是掌握某门科学的有关概念越丰富和越深刻,则表明他具有这门科学的知识越多,对这门科学的理解水平越高,也为他进一步达到高深的理解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是说学生掌握了科学概念,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分析研究概念教学中的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教学变“静态”为“动态”陈东平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电教手段,利用幻灯、投影等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优势,有利于展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在概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表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感知的事物作出分析、比较,进行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8.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反映,它是想象的基本材料。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表象这个基本材料,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想象的空间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事物或者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产生所学事物与过程表象,丰富学生感性知识,使他们正确理解课本知识与提高认知能力。直观性教学对掌握与理解地理知识有帮助,是高中地理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本文简要阐述直观性教学重要性与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