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又不免担忧起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惩戒教育综述 惩戒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有目共睹。妇孺皆知的"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就是惩戒教育的形象表达。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古代的私塾先生,在他们的教育中,戒尺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这一方戒尺惩戒彰显了教师的威严,它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除了道理,还有法规。  相似文献   

3.
大呼小教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他认为教育不应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惩戒和鼓励一样重要。他指出,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而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经常悬着一把戒尺。  相似文献   

4.
第六期《少年儿童研究》提出“呼唤父教”令人瞩目,向我们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新课题。期末,我们从二年级至五年级中,各抽出一个班计208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置了孩子对父母评价的七项内容。结果是:最喜欢爸爸的占30.2%;最怕爸爸的占56%;爸爸能经常与你在一起或带你外出的占40%;爸爸关心过问你的学习的占35%;爸爸参加家长会的占27%;对你进行耐心教育的占33%;对爸爸满意的占39%。从这一组数字中不难看出,父教是家庭教育中的缺陷,唤起父教代表了众多孩子的心声。为了启发引导父亲关注父教问题,期末,我…  相似文献   

5.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调整和提高自己,以适应教育孩子的需要。 第一,作为家长,我们要有倾听与反思的能力。我的孩子上一年级第二学期时,  相似文献   

6.
放风筝     
阴雨天结束了,星期六终于盼来了晴天。爸爸说:"咱们下午放风筝。"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放风筝真爽啊!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我穿上运动服,拿着"机器猫"风筝和爸爸出发了。来到大操场一看,啊!这里的人真多!  相似文献   

7.
《顽皮娃娃》2008,(19):I0014-I0015
小编的话: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段视频,记录的是国外一对才两岁多的双胞胎在爸爸的指导下收拾院子。看着他们拿着扫把、铲子快乐奔忙的情景,我不禁感叹:中国城市里的孩子会有这样的经历吗?因为我的脑子里闪现的都是一片片高楼……照片里的雨恒宝贝有自己的那么一片乐土,真是很让人开心、很让人羡慕哦。  相似文献   

8.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最近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静思节目火热的背后,是这档节目戳到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敏感神经——父亲教育、男性教育的缺失。据调查显示,目前幼儿教育中妈妈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爸爸,有近七成爸爸基本淡出幼儿教育。他们有可能是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有可能是囿于知识有限,照顾、教育孩子太"烦"。  相似文献   

9.
摸奖     
爸爸买了一台冰箱,送货的工作人员临走时说:"29号公司搞活动,拿着保修卡去摸奖,每人都有一份小礼品,还有大奖呢,到时别忘了。"  相似文献   

10.
罗刚淮 《师道》2011,(4):57-58
"教儿婴孩"是我国家庭教育的宝贵历史经验。我国南北朝家庭教育名家颜之推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维散逸。"因此他提倡"须早教,勿失机"。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孩子年幼,那么早就让他识字读书是不是太早了点,会否伤害到孩子。起初我们也这么顾虑,然而,随着儿子识字量增加,乃至能自己读书认字,我们彻底打消了这样的顾虑,更加坚定对儿子的识字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家教》2012,(5):39
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他学得很认真,也很辛苦,因为他相信爸爸那句话:"勤劳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相似文献   

12.
今天早上,爸爸要回到他工作的地方了,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就像有一个东西要摘走我的心似的难舍。我想爸爸离开我,也一定会很想我。于是,我拿着我最喜欢的布娃娃,心里想:"一会儿,就把这个娃娃送给爸爸做个纪念。"  相似文献   

13.
关注孩子的学习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话题之一,你是否希望花较少的时间教育最优秀的孩子?你是否常常在质疑,为什么同样是学习,成绩却有那么大的差异?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家庭教育如何指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一、有目标才有动力,让孩子由被动学为"主动学"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4.
邻居的孩子大学毕业了,我看了他们班的毕业照,发现大部分人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他爸爸也说:"照毕业照怎么没几个人笑啊?"孩子没好气地说:"还笑呢,毕业等于失业!"  相似文献   

15.
据中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3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家庭教育不当,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另据致远高中的一项调查认为,80%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知识方面欠缺,但多数家长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等种种理由拒绝学习。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因而家庭教育的这种滞后面必将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孩子不是无师自通。作为家长只是给孩子设置了适合的学习环境并有了爱,这还不够。许许多多的育儿科学、知识、技巧、方式,还需要家…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小时候不知道电话是什么东西,经常对着电话叫爸爸。 一天,爸爸上班去了,我对着电话叫爸爸。妈妈听到我的叫声,就到门口去看,却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妈妈这时才注意到我拿着电话叫爸爸呢!妈妈笑呵呵地说:“傻孩子!只有接通爸爸的电话才能和他说话呢!”  相似文献   

17.
陈喆  清泉 《家长》2013,(4):6-9
在孩子小时候,女孩几乎都曾经试穿过妈妈的职业装和高跟鞋,男孩基本都有偷偷系上爸爸的领带、拿着公文包"假装"去上班的经历。家长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这种出于天性的职业角色扮演(模仿)的举动?孩子的这种职业兴趣应该怎样进行启发和引导呢?本刊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他整个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他提出的"染丝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当今家庭教育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给我们诸多启示:家庭教育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为孩子树立榜样、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以及重视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那些封闭传统的观念与方法在如今已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古代家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思想精髓,对当代家庭教育,尤其德育建设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吸收和发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家庭教育的分析,阐述现代家庭德育借鉴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意义,使人们加深家庭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获取某些有益启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盛桂娟 《辽宁教育》2014,(11):70-72
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爸爸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有趣的"椰壳效应"。"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孩子就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吃下去,反之就难以下咽。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一定也有同感: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最终的目标达成度也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