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国英 《语文天地》2012,(21):15-16
落差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的期待与实际有很大的距离或角色变换等造成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情绪变化。这种效应正可以给沉闷的语文课堂带来刺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挖掘作品内容上的落差效应第一,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存在人物形象和  相似文献   

2.
张忠坡 《中学文科》2005,(12):79-79
人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这种比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给人带来自卑,当它给人带来自卑时,人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带来双重效应。应当从作为权利的自由、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个性自由三个维度去考察市场对人的自由的影响。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的双重效应,不会因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同而消失,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可能给人的自由带来更多一些积极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魏伟 《教育艺术》2006,(12):75-76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的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首因效应呢?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英国商人们进行的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祸害以及中国政府悲剧性的反应已是人所皆知的历史知识了。这部著作提供的则是那个多事之秋里鲜为人知的一面。即英国人从事的这种毒品生意给英国人自己带来的影响。 见利忘义的英国商人主要是在东方贩运鸦片,但是不可避免地总有一部分鸦片流回英伦三岛,总有一部分英国人也成了瘾君子。因为鸦片当时在中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理解刺激和反应师:阅读课本第47页,说说你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生:刺激是你看到发生的事,反应是大脑对这件事做出的判断。生:刺激还可以是听到的、闻到的,可以是皮肤感觉到的。我觉得刺激是人的一种感受,反应是人采取的行动。师:这位同学讲得好。刺激其实就是外界给人带来的各种信息,反应是人体在大脑的指挥下做出的响应,以应对这种刺激。  相似文献   

7.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但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效用递增和“物以多为贵”将给这一原理带来冲击,而锁定效应、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效应是导致这种冲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13,(1):118-119
初恋有种超越的打动力,它能给人带来清纯、青涩的美,但它也能带来伤感。初恋就像是很多化学元素,集合在一起就能制造大大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施加影响。就此,笔者从心理效应的角度对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满足需要,适度引导,实现南风效应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吹,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暖,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它给…  相似文献   

10.
皮格马利翁效应,大家已有所闻。但这种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教师的初始期望教师接新班,可以从几个途径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教师凭借直接和间接获得的信息,形成了对学生的不同知觉。它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基础。这种知觉受社会心理效应的作用。1.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作用。教师与陌生学生初次交往得到的印象鲜明牢固,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依据。2.晕轮效应,即光圈作用。一个人的某个行为或品格给人造成的知觉会扩展为对此人全貌的知觉。3.社会刻板。社会对某一对象持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上述社会心理效应在帮助教师认识学生方…  相似文献   

11.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材处理之我见庞晓丽阅读文学作品,常给人以这样的启示: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的美感。独创的艺术形象,来自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也来自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这种独特性,既是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  相似文献   

12.
科技异化是指科学技术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创造物,却反过来与人的初心相背离,以一种强大的异己性力量与人相对抗,进而控制人、奴役人和危害人。这种科学技术的异化在实践效应上脱离了人的主观愿望,给人的生存带来危机,使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自由、不幸福。要消解科技异化,就需要科技人化,即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人的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扩招50万,实现了年招生860万人的目标,招生渠道继续拓宽,非应届毕业生比例大幅度提高。这种生源结构的变化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正在从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并举的方向转变,正在向“人人教育”方向转变,这种变化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电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加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丁兆存 《现代语文》2004,(10):36-38
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中,语段概括(或称语段压缩)题的考查在今年许多地区频频出现,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信息,应该重视这种新的题型。考生面对这种新题型的普遍反应是,都能读懂命题所给的语段材料,觉得它并不难,可是一旦真的动手做起来,就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这种考题比较难以回答。有时勉强做了,也因抓不住要点信息,答不到点子上,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言行会引起教育教学的反应和效果。章把这种反应和效果称之为教育教学的效应,主要有距离效应,拐杖效应,刺激效应,情感失控效应,重复效应,人格效应,整体效应,环境效应,非正式群体效应,木桶效应等。研究教育教学的效应,对我们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冒险和闯祸     
《母婴世界》2012,(1):22-23
冒险,是小孩子的本性。 冒险,有时会给人带来惊喜,但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灾难,但这是人长大必然要经历的体验。害怕这种体验。孩子长不大。 我5岁那年,冒过一次险,做了个傻事,差点毁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型对国际竞争条件下并购的效应进行考查。该模型展示了并购所引起的出口竞争对手之间的国际溢出效应。这种正的溢出效应如此之强,以至于并购会给没有参与并购的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从而使得力求福利最大化同时强烈反对国内并购的政府默认跨国并购。国际竞争的存在对一个国家企图采用以邻为壑政策构成有力限制,因为此时搭便车效应的存在会使国内并购的好处耗费殆尽。  相似文献   

18.
李国洪 《考试周刊》2010,(31):162-162
语言是人思想的现实载体和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学术明星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思考、启示,远远不止于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名利,而其是语言风格、语言方式给政治课堂教学语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蔓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变化,也给电影内容带来了革新。在电影《老炮儿》中,全球化成了一种文化断裂的诱因。这种断裂是一种新老规矩的冲突,更是一种钱权与仁义的对立。影片紧紧植根于中国当下普通民众的生存,讲述了老炮儿们在面对全球化这一棘手问题所作出的选择和反应,真实地还原了老北京人骨子里的"侠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黄胜昔 《河南教育》2006,(1S):34-34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已进人信息时代。信息给我们营造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精神文化空间,这种新的精神文化同样充溢在校园,给学生的生活注入新鲜的空气,但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比如现在所讨论的这种现象。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数字网语有多少文化内涵?迷恋歌手是不是当代教育应该给学生构建的精神家园?很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