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与爱     
佚名 《高中生》2013,(1):54-54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里,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的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器整天响个不停,这儿"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相似文献   

2.
忧与爱     
《高中生之友》2012,(20):32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中,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因为"忧"之切,"爱"之深,故而睹"小树"而思"家园"。]  相似文献   

3.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叙述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几个小片段,表达了作者的反思与救赎的情感。教学生阅读《老王》,就必须抓住散文的特点,既要有作者意识又要有读者意识,还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即文本意识,才有利于全方位的理解文本。《十位名师教老王》中,十位特级教师执教《老王》,为我们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只茶壶     
老王的女儿出差时,给他带回来一只精致的紫砂壶。老王孤身一人,平时女儿又不在家,这只茶壶自然成了老王的宝贝。他整天把它揣在怀里,一有空,就拿出来摩挲。一天,老王在地里干活,直到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倒床就睡了,便随手将紫砂壶放在了床头柜上。  相似文献   

5.
晚七,一阵敲门声过后,钱夫人慌忙慌张地拿下刚敷在脸上的黄瓜片,小跑去开门,满脸高兴,跑到门前猛地一顿,看了看“猫眼”:原来是老王。钱夫人脸上立即乌云密布,皱着眉头打开门,突地发现憔悴的老王手中抱着的贵妇犬,顿时喜笑颜开:“哟!是老王啊!快进来坐吧。”老王低沉地“嗯”了一声,进了门。  相似文献   

6.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7.
后起之秀     
老王手捧着最新的一期《文学青年》端坐在书桌前,桌上一杯新沏好的茶微微地冒着热气。老王仔细读完了一篇号称是少年作家写的《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的文章后,眼中放出一道凶光。他有些气恼地把杂志往书桌上一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随即在鼻中挤出一个鄙薄的“哼”字来。老王是个作家,他不喜欢少年写出来的东西是文学圈里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王不喜欢少年作家的真正原因。老王身为一个作家,自然希望儿子小王子承父业。前两年少年作家刚流行时,老王便让小王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老王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  相似文献   

8.
笑话长廊     
《老年教育》2014,(12):37-37
<正>传话的结果A对B说:听说没?老王家养的鸡生了蛋,蛋壳一破就变出了小鸡。B对C说:新鲜事!老王家养的鸡生了蛋,蛋壳没破就变成了小鸡。C对D说:真怪呀,老王家养的鸡直接生出了小鸡!D又对E说,E又对F说,F又对G说……后来G遇到了A,告诉A:真是奇迹呀,老王生了一只鸡!谈判之后光头强正要向熊大开枪,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在老王家里闲聊。老王的宝贝孙女蓓蓓,两只手捧着一盒巧克力糖,嘴里一块接一块地吃着,把腮帮子也撑得涨鼓鼓的。老王说:“小蓓,给大家分糖吧。”小蓓没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养病     
这天。老王上街买菜。忽然,老王被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轻轻一碰,“啊”的一声便跌在地,菜篮子也扔到一边了。  相似文献   

11.
杨绛的小说《老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份卑微、生活艰难的小人物——老王的形象。老王的形象是生动的。“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  相似文献   

12.
杜二敏 《现代语文》2009,(6):102-103
在《老王》一文中,老王不幸且卑微地活着,如何让如老王般卑微的生命感到存在的美好,女性主义强调以“圣杯”力量与之确立“我-你”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圣杯”之思实践女性原则关怀他们,与之相互性生存并达致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老王》一文的主人公对现代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隔膜的,走近老王,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与老王共情,与作者共鸣,获得深层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4.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一篇深受学生欢迎的散文。杨绛先生以饱含深情的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组她一家人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断,表现了这位被社会冷落的普通劳动者的不幸遭遇和善良品格,唤起读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敬重,谱写了一曲凄凉的人性美赞歌。阅读《老王》,必须注意杨绛先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文章开篇就介绍“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叙述,不仅交代了老王的身份,而且深刻地  相似文献   

15.
老王     
著名作家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文中用充满同情的笔调写了一个忠厚而不幸的底层劳动者。老王是一个车夫,光棍一人,生活困苦,身体又残疾,然而他心地善良,沉默的举动中显出对生命的尊重。无独有偶,罗伟章的小小说《独腿人生》中也写了这样的一个车夫。一样靠蹬人力三轮车吃饭,一样的身有残疾,更一样的是闪烁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人性的光辉。本期"教材解读"栏目约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暗夜里的光芒》来解析《老王》,并特别附上了《独腿人生》,希望借此能够带领大家去走近老王,认识老王以及和老王一样的人。(雨羽)  相似文献   

16.
“哎!老王的幺崽考上大学了呢。”刘老头兴奋地告诉在村口大榕树下歇气的寨邻。“什么大学?”张大爷迫不及待地问。“我也不太清楚,听说是北京的,北京的大学会差劲吗?”刘老头回过话头。“对,老王幺崽脑袋瓜子那么聪明,平时成绩又那么好,考的肯定是一所好大学。”李奶奶也附和着。“看,老王回来了,大家问问他不就知道了。”朱大婶插了一句。“喂,生意客,听说你幺崽考上大学了,考的是什么大学?”马三叔的问话里夹着一丝讨好的意味。“才考了北京理工大学。”牵着一头大黄牯的老王刚来到村口就唉声叹气,“过两天讨个学酒,给幺崽筹点路费,大家…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老王既贫且贱,既孤又残,可以说,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那一类人的代表。老王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且还“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他只能指望自己,只能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贫...  相似文献   

18.
<正>《老王》是杨绛于1984年写作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记述了自己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的杨绛已年逾古稀,却对一个逝去多年的三轮车夫念念不忘,他们之间的情谊在那个特定年代下显得那么渺小却又弥足珍贵,文章读来字字句句平淡朴实,然而,通过王君老师的解读,相信每一个到课者都或多或少领悟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厚谊。王君老师对《老王》一课的解读,有着一个女性教师的细腻与温情,又怀着  相似文献   

19.
姐弟     
正姐姐坐在馄饨摊上对弟弟说:"你去看看,变了没有。"弟弟点点头,不自觉蹑手蹑脚地晃到馄饨摊隔壁的"老王小吃店"门前,从紧闭上锁的玻璃门缝往里望去,半晌又蹑手蹑脚地晃了回来。姐姐问:"怎么样?"弟弟瞪着眼睛点头,姐姐满意地吸一口凉气。"老王小吃店"是两人的新话题。铺外崭新的大字招牌,屋里整洁的桌椅,都好像老板马上就要开  相似文献   

20.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