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都在做的一件事,课前预习就不失为一种好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同时还能养成学生提出独到见解,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不会预习的学生养成常规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习惯,以便将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课前就学好,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性导向辅助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仲明 《考试》2009,(11)
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对学生来说这门课是新鲜的,吸引力很大,但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光靠兴趣持续不了很长时间,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持之以恒。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课外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浅谈预习     
一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措施。“大纲”指出:“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培养成自学习惯,并从中摸索到预习的方法。预习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方法学到了,才能形成自学能力。预习,能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进入数学课堂时应带着自己的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有价值地学习数学,那么,如何才能运用自己的思维与观念进行数学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应着重培养其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此,本文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着手,通过了解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如何培养五年级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有好习惯就有了好的成绩.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逼"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以导学案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抓课堂预习讲述,"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用随机抽查方式,"逼"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习惯;借当堂训练,"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凭阶段反馈测试,"逼"学生养成常看错题的习惯等等.  相似文献   

9.
适当的课前预习是必要的,但课前预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应该转变对"预习"的认识,树立新的"预习"观念,将课前预习转变为课堂预习。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的课堂预习,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质量的预习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思考的习惯。本文阐述了Moodle平台在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兴趣,养成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中的作用和应用案例,并分析了Moodle平台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知识点,发现疑难问题,还能使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要学好数学,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一、培养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  相似文献   

13.
一、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预习课文时,首先要勾画出生字和生词,还可以勾画出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等。借助拼音反复读勾画的字、词、句,特别是多读容易读错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预习指导,是培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趋向于主动学习的关键。抓好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指导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建立高效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服务的,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预习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笔者结合实践教学总结得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步骤地实施下去。就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应培养中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明确预习要求、编写预习提纲、书写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等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确…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1.预习性阅读应该在课前。预习性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能在课前进行恰当地预习性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将提前预习的知识中不懂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取决于课堂内对知识的吸收,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前对新知识做好自主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法指导要以"习惯养成"为抓手,抓住"能力培养"主线,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课前养成预习习惯,课堂养成认真听讲习惯,课后养成按时复习与积累习惯;将学法指导与教法相结合,通过归纳法、比较法、实践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消化新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我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